中国古代性文化

第八章 末代封建王朝(清)10

  第八节 性爱之神

  在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神仙的传说,千百年来,民间也供奉许多神仙。这些神
仙五花八门,有爱神、婚姻之神、送子之神、保安居家之神、登科及第所祈之神、
福禄寿喜之神、财神以及各行各业之神等等。其中有不少神仙涉及性爱。这些现象
不能仅用封建迷信来解释,主要是表达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祈求与向往。在阶级社
会中,许多民众受苦受难越深,把命运寄托于神仙、寄托于来世的就越多。

  这些信仰,这些传说,也是古代文化的积淀。由于它多在民间流传,无正史可
循,所以流传的起始年月已难查考。但是,它的流传跨度大多有几千年,而且在不
断地发展、补充、修改,直至明、清,甚至传诸现世。我们就把这个问题在“清代”
这一章作一些总结、归拢性的阐述。

  一、媒神之祖

  女娲是被中国民间广泛而长久崇拜的一位女性神,她被看成是创世神和始祖神。
传说女娲能化生万物,她的最伟大的业绩一是炼石补天,二是抟土造人。

  女娲在造人之前,于正月初一造出鸡,初二造出狗,初三造羊,初四造猪,初
五造牛,初六造马。到了初七,开始以黄土和水造人。考虑到人要代代相继,善衍
不绝,于是创建了婚姻制度,促使男子与女子结合以生儿育女,于是女娲就成了第
一个媒人,被后世尊奉为媒神,又称“高禖”,这在本书第二章已述及。人们祭祀
这位婚姻之神典礼十分隆重,修了女娲娘娘庙或高禖庙,用太牢(猪、牛、羊三牲
齐备)这一最高礼节来祭祀她。这些庙至今在山东洛宁、山西河津、江西雩都等地
区还有保留。女娲之神的出现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中婚姻以妇女为中心,女族长掌
握着全族的婚姻大事。

  二、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中国四大传说之首(中国的四大传说是“牛郎织女”、“嫦
娥奔月”、“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都是歌颂男女真诚的爱情的)。牛
郎与织女最初源于原始信仰中的星辰崇拜,是星宿的神化与人格化。中国有不少神
的传说都是源于此,如二十八宿、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魁星、南极老人星等。

  牛郎星即牛宿,又叫牵牛星,是二十八宿之一,为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二宿。织
女星又叫天孙,在银河西,和银河东的牵牛星相对。

  早在《诗经》中,就有了牛女二星的记载,但尚无故事情节,至汉时已被人格
化。《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云: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濯素手,札札弄机杼。

  ……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东汉以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就在民间流传。大意是织女是玉皇大帝的孙女,
爱上了人间的牛郎,结为夫妻,十分恩爱,并生有一子一女。玉帝察觉此事,便派
王母娘娘下凡押织女回天庭受审,一对恩爱夫妻被活活拆散。牛郎悲痛万分,在老
牛的帮助下追上天去,快追上时,王母娘娘拔下头上金簪一划,出现了天河,牛郎、
织女被天河阻隔,只有对河而泣。此事感动了玉帝,允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由喜
鹊架桥,在天河相会。以后,七月初七这一天就变成了民间的一个节日,被称为“
七巧节”、“乞巧节”。姑娘、媳妇们在这一天要穿针引线乞巧——向织女乞求智
巧、灵巧。唐人《七夕》诗云: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月试着看。

  围绕着“乞巧”,又派生出来乞聪明、乞富贵、乞美貌、乞长寿等,而更多的
则是乞良缘。

  牛郎织女的传说历来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主题,不少美丽的诗歌文章由此
而生。如宋代秦观的《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
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旧时各地都有一些织女庙,把牛郎织女作为自由爱神来祭祀,以江苏太仓的织
女庙最有名。

  三、月光娘娘

  月神,是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神仙之一。月神又叫月光娘娘、太阴星主、月姑、
月光菩萨等。崇拜月神,在中国由来已久,在世界各国也是普遍现象,这是源于原
始信仰中的天体崇拜。在黑夜中,月亮给人带来了光亮;月色朦胧,又会使人产生
许多遐想,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因此产生,“嫦娥奔月”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个。传
说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后羿因射九日,得罪了天帝,把他们贬在人间,后来,后羿
得了西王母的长生不老药,嫦娥偷吃后升天而去,住于月宫,就成了月神娘娘。《
山海经》、《搜神记》等古籍中都记有此事。

  此后,月神就较普遍地为民间供奉。我国古代男女热恋时在月下盟誓定情,拜
祷月神。有些分离的恋人也拜求月神祈求团圆。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就写过一出《
拜月亭》。《西厢记》里的崔莺莺也虔诚地对月神倾诉希望遇到意中人的情怀。清
人丁耀亢所著的《续金瓶梅》第十八回中,一对痴男怨女郑玉卿和银瓶私尝禁果后,
推开窗户,双双跪倒,对着月亮说:“就两人有一人负心的,就死于千刀万剑之下。
”有趣的是,有些单相思的男女也要请月神评理,或诉衷肠。明代有一首《桂枝儿》
云:

  闷来时独自在月光下,想我亲亲想我的冤家。月光菩萨,你与我鉴察:我待他
的真情,我待他的真情,哥!他待我是假!

  我国有许多少数民族也盛行拜月的风俗。如苗族就有“跳月”的活动,青年男
女在“跳月”中,寻求心上人,倾吐爱慕之情,永结同心。

  四、月下老人

  月下老人是我国神话传说中专管婚姻的神,又称“月老”。据沈三白《浮生六
记》说:“一手挽红丝,一手携杖悬婚姻簿,童颜鹤发,奔驰开非烟非雾中。”我
国不少地方有月老祠,如杭州西湖孤山下的白云庵中有个月老殿,殿的两旁悬挂着
一副对联,脍炙人口,对联云: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

  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这就是千百年来许多人供奉月老的原因。历史上记载月老最有名的是唐人李复
言《续幽怪录》关于韦固娶妻的故事(本书第五章第七节曾经述及)。这个故事流
传极广,明人刘兑还编了一出《月下老定世间配偶》的杂剧,即演此事。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中,薛姨妈对黛玉、宝钗说了以下这段话:

  自古道:千里姻缘一线牵。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
根红丝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凭你两家隔着海,隔着国,有世仇的,也终究有机会
作了夫妇。……若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

  对以上这种说法,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许多青年男女都是相信的。月下老人给他
们以美好的憧憬;同时,其中包含的宿命论的思想也使一些不幸婚姻的当事人只能
默默忍受。

  至于拴红线,后来成为一种婚礼仪式,唐代就有记载。到了宋代逐渐演化为“
牵红巾”,宋人吴自牧在《梦梁录·嫁娶》中有详细记载。到了清代,又变成在婚
礼中扯起红帛或红布,新郎、新娘“各持一端,相牵入洞房”。这种拴红线、牵红
巾或红布的风俗,至今在有的汉族与少数民族地区还能见到。

  五、恋爱之神

  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不少有情人难成眷属,于是只能向神仙祭祷,以求神仙
帮助,这神仙就是恋爱之神——泗州大圣。

  泗州大圣流传于广东、福建一带。他的产生有段故事:福建惠安和晋江两县交
界处有一条洛阳江,水流湍急,无法架桥,经过多少代人的努力也没成功。有一天,
有个老翁与一绝色女郎划船在江心,老翁宣布有谁以钱掷中姑娘,就把姑娘嫁给谁。
于是前来投钱的人不计其数,可是钱都落在江里。这样过了几个月,江底积满了钱,
成为架桥的奠基石。实际上,这位老翁是土地爷变的,姑娘是观世音菩萨变的,他
们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架桥。

  可是,就在这大功快要告成之时,一个聪明的泗州人想了个巧妙方法,用钱掷
中了姑娘。老翁便叫他到凉亭去议婚。这位泗州人往凉亭里一坐,就起不来了,原
来他的灵魂被观世音菩萨度化到西天成佛去了,而肉体还留在亭中,成了民间膜拜
的泗州大圣。

  人们传说,泗州大圣十分理解与同情追求美满婚姻的痴男怨女,只要在泗州大
圣佛像的脑后挖下一点泥巴,偷偷地撒在对方身上,对方就不会变心了,爱情、婚
姻就会得到幸福的结局了。但是这一来,这座佛像的后脑勺就只好一修再修了。

  六、喜神

  喜神就是吉神。人们总是希望趋吉避凶、追求喜乐,所以要造出一个喜神来。
结婚乃人生一大乐事,所以办婚事又称办喜事。办喜事当然离不开喜神,旧俗,新
娘坐立须对正喜神所在的方位,但这方位何在,就要请教阴阳先生了。

  阴阳先生对于喜神方位,还有一套说法,收入清朝乾隆年间成书的《均纪辨方
书·义例·喜神》中:

  喜神于甲巳日居艮方,是在寅时;

  乙庚日则居乾方,是在戌时;

  丙辛日居坤方,是在申时;

  丁壬日居离方,是在午时,

  戊癸日居巽方,是在辰时。

  阴阳先生推算出喜神的方位后,新娘的轿口必须对着该方向;新娘上轿后,要
停一会,叫作“迎喜神”,然后才能出发。

  旧时,北京妓院中还有这种习俗:大年初一天刚亮,妓女要拉上相好的去走“
喜神方”,即寻找喜神所在的方位,认为“遇得喜神,则能致一岁康宁;而能遇见
白无常者,向其乞得寸物,归必财源大辟”。

  喜神并无特殊形象,完全是福神——天官的翻版。与其它婚俗、性俗相比,拜
喜神的风俗似乎迷信色彩更浓一些。

  七、床神

  祭祀床神的风俗由来已久,宋朝已流行此俗。宋人杨循吉《除夜杂咏》诗云:
“买糖迎灶帝,酌水祀床公”,即是指此。俗传床神有男女之分,床婆贪杯,而床
公好茶,所以“以酒祀床母,以茶祀床公”,这叫男茶女酒。祭床神时,置茶酒糕
果于寝室,祈“终岁安寝”。时间各地不一,有的地区在除夕接灶神后,接着祭床
神;有的地区在上元日后一日,即农历正月十六祭床神。

  旧时有些地区还有“安床”习俗,即在婚礼举行的前几天在洞房内安放新床;
其位置要按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窗向、神位来确定,忌与桌、柜、橱相对。安床
要选择吉日良辰进行。安床后,当晚要拜床母。在明、清时就有拜床母的习俗,清
代长篇小说《醒世姻缘传》中就有这方面的描写。婚礼礼拜床神,是希望新婚夫妻
如胶似漆,生活幸福美满。

  八、和合之神

  古时和合之神有不同的含意。《事物原会》云:“和合神乃天台山僧寒山与拾
得也。”“和合”一词,有和睦同心,调和、顺利等意,最早则见于《周礼·地官》
,在“媒氏”疏中云:“使媒求妇,和合二姓”,这应是“和合”之正解。所以和
合神原主家人和合,逐渐演变为婚姻和合之神;并由原来蓬头笑面、擎鼓执棒的一
位神,衍变为一持荷、一捧合的二神。持荷由于“荷”、“和”谐音,棒合也出于
此故。

  苏州寒山寺的大雄宝殿后壁,嵌有清代名画家罗聘所绘寒山、拾得写意话画石
刻。大殿旁堂屋供奉木雕金身寒山、拾得塑像,一人手持一荷,另一人手棒一合,
造型古朴,栩栩如生。

  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时,封天台寒山大士为“和圣”、拾得大士
为“合圣”,于是,寒山、拾得这“和合二仙”又作“和合二圣”。旧时常有悬挂
和合二仙图于中堂者,取谐好吉利之意;又常于婚时悬挂,象征夫妻相爱。

  九、子孙娘娘

  “多子多福,子孙满堂”是过去中国人传统的文化心态和追求,为了礼佛拜神、
祈求子嗣,众多的送子神仙也应运而生。送子神仙名目繁多,一般都称为子孙娘娘。
如广州著名的祈子神庙——金花庙中,主神为金花夫人,附祀的有张仙、华陀、月
老、花王、桃花女、斗姆等,大都与生育有关;还有二十奶娘神像,也都和生育有
关。这二十位子孙娘娘的名目如下:

  保痘夫人胡氏 梳洗夫人张氏

  教食夫人刘氏 白花夫人曹氏

  养育夫人邓氏 血刃夫人周氏

  转花夫人宁氏 送子夫人谢氏

  大笑姑婆祝氏 剪花夫人吴氏

  红花夫人叶氏 小笑姑婆黄氏

  羊刃夫人苏氏 濑花夫人林氏

  保胎夫人陈氏 教饮夫人梁氏

  教行夫人黄氏 腰抱夫人万氏

  栽花夫人杜氏 送花夫人蒋氏

所谓“花”,是指胎儿、婴儿。“白花”指男孩,“红花”指女孩。“转花”是指女
转男。这里的子孙娘娘众多,分工细致,从投胎、怀胎、定男女、保胎,直到分娩、
养育,乃至吃、喝、梳洗、行走、去病等无所不包,所以很受人们、特别是妇女们的
欢迎与崇拜。正如清道光时《佛山忠义乡志》卷十四所说:“金花会盛于省城河南,
乡内则甚少。惟妇人则崇信之。如亚妈庙各处,内有十二奶娘,妇人求子者入庙礼
拜,择奶娘所抱子,以红绳系之,则托生为己子,试之多验。然年卒不少。”

  再如北京著名的东岳庙内的娘娘殿中,九位子孙娘娘分三组奉祀:

 
  左
 
引蒙娘娘(左)

斑疹娘娘(中)

乳母娘娘(右)
     
  中
 
子孙娘娘(左)

天仙娘娘(中)

眼光娘娘(右)
     
  右
 
催生娘娘(左)

培姑娘娘(中)

送生娘娘(右)

  台湾的子孙娘娘叫注生娘娘,“注生”是执掌生育之事。这位注生娘娘是从大
陆传过去的,原为福建的临水陈夫人,又被当作妇女难产之神。福州的注生娘娘庙
在主神两侧竟有三十六婆祖,而台湾和福建其它地方的注生娘娘庙中的婆祖一般为
十二位。天津天后宫中的子孙娘娘也很有代表性:正殿中的主神是天后圣母,左右
则是她的化身娘娘,名曰眼光娘娘、子孙娘娘、耳光娘娘、斑疹娘娘、千子娘娘、
引母娘娘、乳母娘娘。

  十、吕洞宾

  吕洞宾是著名的八仙之一。关于他的来历,明代天启年间,民间流传《吕仙自
叙传》,云:“吕仙本唐宗室,避武后之祸,挟妻而遁,因易吕姓。以山居,名岩,
字洞宾。妻又死,号纯阳子。”

  传说中的吕洞宾是个风流道士,他除了被称为“剑仙”、“醉仙”、“诗仙”
外,还有个称号是“色仙”。他的风流韵事史不绝书,在历代笔记、明清小说中屡
见不鲜。他的师父钟离子曾批评他:“饮酒恋花,二者并用,铁拐诸友笑汝为仙家
酒色之徒,非虚语也。”王母娘娘过生日时,也对前来祝寿的众仙说:“这么多仙,
原来给我做寿都可以,就是不让吕洞宾来,他贪图酒、色、财、气。”《吕纯阳祖
师全传》后卷收有吕岩“市廛混迹”诸事,其中袁州妓馆、广陵妓馆、东都妓馆等
处都留有他的“仙迹”。

  吕洞宾最有名的风流韵事是“吕纯阳三戏白牡丹”,后世据此情节改编成许多
小说和戏曲。《东游记》谓白牡丹是洛阳第一名妓,国色天香。吕洞宾化为风流秀
才登门拜访,两人一拍即合,鱼水相投,各呈风流,“自夜达旦,两相采战”。吕
本是纯阳,“连宿数晚,云雨多端,并不走泄。”白牡丹大奇之,使出浑身解数,
但“竟不能得其一泄”。

  这件事被铁拐李、何仙姑、张果老知道了,出了个主意暗中告诉白牡丹。次日
白牡丹与吕云雨,至其恣意之时,“以手指其两肋,洞宾忽然惊觉,不及提防,一
泄其精。”吕洞宾对自己的好色也直言不讳。在《东游记》第三十一回中,他对钟
离子说:“嗜欲之心,人皆有之,而遇美色,犹为难禁。弟子虽已脱胎换骨,遇此
绝世佳人,不能自恃,不免迷恋。”古代创造了这一个神仙形象可能是对神仙也难
过美人关的嘲弄,但更多的可能是企图借助神仙形象来提倡人性的解放。

  十一、娼妓神

  过去妓女供奉的神明除通用神外,还有自己的专用神。最早的娼妓神,据称是
春秋时的大政治家管仲。清代的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云:“娼族祀管仲,以
女闾三百也。”关于“女闾三百”一事,《战国策·东周策》云:“齐桓公宫中七
市,女闾七百,国人非之。”明人谢肇浙的《五杂俎》云:“管子之治齐,为女闾
七百,征其夜合之资,以佐军国。”由于管仲是历史记载最早公开地、大规模地设
倡者,所以被后世妓女奉为祖师与神明。

  除管仲外,古代娼妓还信奉白眉神。明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说,白眉
神长髯伟貌,骑马持刀,与关公像略肖,但眉白而眼赤。京师人相詈,指其人曰“
白眉赤眼者”,必大恨,其猥亵可知。徐珂的《清稗类钞》说他又叫妖神:娼家魔
术,在在有之,北方妓家,必供白眉神,又名妖神,朝夕祷之。千百年来,娼妓对
白眉神十分恭敬,“初荐枕于人,必与艾豭(老公猪,指嫖客)同拜此神,然后定
情,南北两京皆然也。”
 

==================================
文渊阁扫校 转载请保留

上一页 返回文渊阁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