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私有制社会建立以后(夏、商、周及春秋、战国)8 |
第九节 《易经》、八卦 这个时期还有一些有名的书虽非房中术著作,但也有一些性内容,值得注意。 这些著作,首先是《易经》。 《易经》也称《周易》,简称《易》,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易”有变易 (穷究事物变化)、简易(执简驭繁)、不易(永恒不变)这三重意思。对它的起 源传说很早,所谓伏羲画八卦,文王作《周易》。《易·系辞》说:“《易》之兴 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当文王与妾之事耶?”又说:“作《易》者岂有 忧患乎?”这些传说当然不一定可靠,但是它产生在殷,周交替之际,并较长时期 在民间流传,则大致是可以相信的。 一、《易经》的内容 《易经》的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 十四爻,卦、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括解释卦辞、 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旧传是孔子所作,但据近人研究,大抵是 战国或秦、汉之际的儒家的作品,并不是出自一时或一人之手。 《易经》通过八卦形式,即:乾,坤,震,巽,坎,离,艮, 兑,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物质现象。八龄中的每两卦(如 “乾”与“坤”、“震”与“巽”等)都是对立的,由于阴“”、阳“─”是八 卦的根本,它说明由阴、阳两种气体互相结合交感而产生万物。八卦又以两卦相叠 演为六十四卦,进一步阐明事物交感和发展变化的道理。例如《易经·系辞》上说: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 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 坤作成物……”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直到现代,中国人以至外国学者还在研究《易经》和八卦,似乎这是一个千古 之谜。1923年著名学者钱玄同发表了一个惊人的看法:“我以为原始的易卦, 是生殖器崇拜时代底东西:‘乾’“坤’二卦即是两性底生殖器底记号。”192 7年历史学家周予同也发表了相同的见解:“《易》的就是最明显的生殖器崇拜 时代的符号。─表示男性的性器官”,“表示女性的性器官。”1928年,郭 沫若对此进一步阐述,他认为:“八卦的根柢我们很鲜明地可以看出是古代生殖器 崇拜的孑遗。画─以像男根,分而为二以像女阴,所以由此而演出男女、父母、阴 阳、刚柔、天地的观念。古人数字的观念,以三为最多,三为最神秘。由一阴一阳 的一画错综重叠而成三,刚好可以得出八种不同形式。”可见,阴阳观念是由牝牡 这些性器官的模型引发的,而对性器官的重视又直接同人类古老的生殖崇拜的风俗 相联系。 以《易经》为代表的阴阳文化,系统地体现了生殖文化,并把生殖文化升华到 一个新的阶段。《周易》在阐述阴阳变化万物的哲学观念时,性器官和性行为的术 语仍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可感之物,深刻地反映着生殖文化的内容,例如: 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 广生焉。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天地感而万物化生。 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 以上所说的“动也直”、“动也辟”、“云雨”、“感”、“交”等都是男女 性交的术语。《易经》通过对性交的描写,以赞美宇宙生成万物的伟大,把两性的 交媾推及到天地交合的广阔领域,并把对人的生殖行为的赞颂涉及到对社会、政治、 道德的产生与运动的赞颂。《周易·系辞》云:“生生谓之易。”这就是说,生生 不已的生殖运动构成了《易经》的根本思想,这一重视生命延续的思想对后来的中 国文化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周予同先生曾说:“儒家的意见,以为万物的化生, 人类的蕃衍,完全在于生殖,倘若生殖一旦停止,则一切毁灭,那时无所谓社会, 也无所谓宇宙,更无所谓讨论宇宙原理或人类法则的哲学了,所以生殖或者露骨些 说‘性交’,在儒家认为是最伟大最神圣的工作。” 王玉德、姚伟钧、曾磊光在《神秘的八卦》一书中指出,道家的根本思想同样 发生于生殖崇拜。《老子》说,“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大邦者下流,天 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天下。”老聃显然是从女阴的生育功 能引伸出天地的起源,又从男女交合引伸出人生思想上的无为守柔,致虚守静。这 也说明,《易经》中的阴阳二元论和太极一元论,其实都源于生殖崇拜,因为既然 生殖行为源于男女双方交合,那么在被拟人化的无生命世界也一定存在着双方既对 立又统一的相互作用的原因,于是由此演绎出天地、刚柔、父母等一系列的对立统 一观念,而阴阳正是这一系列观念的归纳与概括。 王玉德等学者认为,这样由《易经》中的生殖崇拜所引发的生殖文化就出现了 两方面的特征,首先是对祖先神灵的敬畏,儒家不信鬼神,却对祖先格外敬重,原 因就在于此。其次,由生殖行为的男女相交导致了思维上的二元思维,从而把生殖 文化推向了更为深刻的阴阳文化,——(阳)与——(阴)虽然具有代表性器官的 原始意义,但是当它上升到生殖文化阶段,它已经摒弃了具体的物象而进入抽象的 哲学思维的深度。 二、八卦中的性 《易经》、八卦中的阴阳符号是男女生殖器的形象抽取和意会象征的综合符号。 这决不是光以八卦的外形来简单地比拟男女两性的性器官,而是因为《易经》、八 卦中确实包含了相当深刻的性内容。 推崇性的决定作用,是《易经》的一个根本观点。过去西方一些学者认为,人 是由上帝造的。然而《周易·归妹》云:“归妹,天地之大义也。天地不交而万物 不兴,归妹,人之终始也。”这就是说,婚嫁,是天地之间最正常的事情,天地不 交合,就不会生长万物,男女不婚嫁,就不能传宗接代。《周易·系辞》还认为: “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即男女两性的结合、交媾是万物生长、人类蕃衍的根源, 这就肯定了只有宇宙间天地、阴阳、男女两种对立因素的交合作用,才能从事新的 创造活动,否则,纯阳、纯阴、纯男、纯女都不足以生产新的生命。 不仅《易经》的根本观点如此,其各卦也有不少有关性的内容,即以其中《上 经》、《下经》的第一起——“乾卦”、“咸卦”为例: (原文)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对以上“乾卦”的白话翻译是: 男性卦:是好的开始,可发展,繁荣,结果。 九在最下面一行:龙潜于水,不要行动。 九在倒数第二行:见到龙出现于田野,有利于去见大人先生。 九在倒数第三行:君子在白天努力,在晚上努力,这样好好干,就没错。 九在倒数第四行:龙在渊中跃动了,没错。 九在第二行:龙飞上天了,有利于去见大人先生。 九在第一行:龙飞在天上,过于高了,要后悔。 九外一章:见到许多龙没有为首的,是吉象。 以上这个“乾卦”是男性卦,它的象形是三三,即男根。 由于是男性卦,所以一派阳刚之气,龙来龙去的,而“咸卦”就不同了: (原文) 咸:亨,利,贞,取女吉。 初六:咸其拇。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 九三:咸屁股,执其随,往吝。 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九五:咸其脢,无悔。 上六:咸其辅、颊、舌。 对以上“坤卦”的白话翻译是: 感应卦:可发展、繁荣、结果,娶个女人,是吉象。 六在最下面一行:碰她的大脚趾。 六在倒数第二行:碰她的小腿,不好,不动才好。 九在倒数第三行:碰她的大腿,她用手推开他的脚, 再下去就不好了。 九在第三行:不动就好,动了就糟了,内心忐忑,朋友,照你所想的去做。 九在第二行:抱住她的背,不要后悔。 六在第一行:吻她的嘴唇,亲她的脸颊,舐她的舌头。 以上这个“咸卦”是女性卦,它的象形是,中空,即女阴。以上这个卦是 典型的性交卦,阐明了性交前的调情动作,还有女上男下的性交体位。潘光旦先生 认为,这一段文字与其说是描写性交的本身,毋宁说是描写性交的准备。所谓“咸 其拇”,“咸其腓”,“咸其股,执其随”,“咸其脢”,“咸其辅颊舌”,都是 一些准备性的性戏耍,并且自外而内,步骤分明。不论怎么说,《易经》中竟有这 样的内容,真令人惊叹。 三、阴阳互补 当然,我们也决不应该因为《易经》中有了一些性内容就把它视为一本性书。 它是一本具有很深哲理的著作,它把男女两性视为自然的一部分,以男女两性的相 交来联系自然,重点阐述自然与人变化(易者,变也)的原理,它将自然界被动的 力量称为“阴”,将主动的力量称为“阳”,并描述阴阳如何交互作用而推动“气” 沿着至高无上的自然法则来进行。一阴和一阳间的交互作用叫做“道”,作用所产 生的生生不息过程叫做“易”(变化)。 按照这种理论,阴阳是彼此相反而互补的两种力量,相克相生。在自然现象中, 月亮与冬天属于阴,太阳与夏天属于阳;对人类来说,女人属于阴,男人属于阳, 阴阳需要互补。这也就是所谓“刚柔相摩,屈伸相感而利生焉。”这都是强调阴阳 结合,阴阳互补,男女要“相摩”、“相感”,这样才能“利生”,无论缺了哪一 方都是不行的。 在《易经·说卦》中说: 乾()天也,故称乎父; 坤()地也,故称乎母。 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 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 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 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 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 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以上原理显示,人们如果要快乐、长寿,必须效法自然,使自己生命中的阴阳 两种成分像自然界一样和谐地交互作用;同时借阴阳(男女)的接触,彼此吸取, 从而强化这两种成分。 因此,男女的性交不仅是单纯的欲望发泄,而更是阴阳两种宇宙力量在人类身 上的具体展现。天地相交而生万物,男女交合而生子女,在我国古代的文学用语中, 惯以“云雨”来形容性交,它如同从地上升起的“云”和从天上落下的“雨”会合 一般。 以后,《易经》和八卦的这些原理被道家所发挥了,并成为以后房中术的理论 基础。例如,认为男女性交是“阴精”(女性阴道的分泌物)和“阳精”(男性的 精液)相结合。“阴精”是无限的,而“阳精”有限所以更珍贵。男子要从吸取“ 阴精”来滋补自己,所以要“守精闭关”,“御而不泄”;男子还要多改变性交对 象,多得滋补,如果一直和同一女子性交,她的阴气就会越来越弱,对双方都不好。 四、八卦和“性度” “性度”是指男女不同的气质特征所表现的程度。任何人都是两种不同“性度” 的结合体,具有纯粹“男性度”或“女性度”的人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存在的,只是 有主次不同和强弱不同的区分而已。 我国学者李铭远认为,八卦和“性度”有密切关系。如果将《伏羲八卦方位图》 和《六十四卦周天图》顺时针旋转九十度,使阴阳各为一极,可以看到,如果以每 一卦作为一个人的“性度”,则“性度”为纯阴或纯阳者极少,为数众多的是阴阳 兼具,阴阳的不同数量、不同位置和处于不同的毗邻关系,表现出各不相同、非常 复杂的“性度”状态。即使在阴爻和阳爻等量的情况下,由于阴爻和阳爻所处的位 置——当位与不当位以及不同的乘承比应关系,会演变出多种各异的心理特征、“ 性度”和“性度”的不同内涵,这是与人的“性度”和心理过程符合的。因此,八 卦中涵容了性的生物存在、心理存在和社会存在,也涵容了“性度”概念。而不同 状态的性与生物——心理——社会存在的人的配偶,不同状态的“性度”的人的配 偶,必将在人的生育、情感和性满足上产生不同的结果。 五、初民的群合图 李铭远还认为,六十四卦衍生圆图也是先民的群合图。一阴一阳的交合,如 和-,可视为一男一女的交合,只不过有上主动下被动的不同而已。两阳交合 可视为男同性恋行为,两阴相交可视为女同性恋行为,而这些同性恋行为是肯定 存在于原始初民之中的。至于一男多女或一女多男的媾和,或多男多女的媾和,都 可以视为在人类创造了文字以前对群婚与杂交的记载。以上这些看法并不是生拉硬 扯,因为第一,卦图中的图像可以使人作这种解释,而且与人类的婚姻进化历程相 符合;第二,在《易经》中,屡屡出现如“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革、彖), “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睽、彖),“垢,女壮,勿用取女”(姤),以及“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等对卦的解释词,可见前人也有这种解释。 在原始社会,初民们已逐渐认识到性的重要影响与作用,他们尤其是一些长者 与管理者,对此进行了长期的观察、探索,根据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认识水平、 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来观察、认识和分析男女性交的原则,推测各种性交状态在人 口再生产、人体健康、获得快乐以及权力运作等方面的意义和可能的结果。迄今这 种观察和研究所留下的最早的符号记载就是八卦图。 六、八卦和婚姻 八卦的基本思想是阴阳二元交合。“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 生”是观察与解释性和人类以及宇宙运作的基本出发点。陈顾远的《中国婚姻史》 中列举了咸、蒙、泰、革、姤、屯、贲、睽、兑、渐、家人、恒等十二卦。李铭远 在《八卦与性》中认为还有乾、坤、小畜、随、剥、大过、归妹等卦也涉及性与婚 姻。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家族关系》中也引证了小畜、大过、睽、渐、 屯、贲、晋、蒙、咸、姤、鼎、泰、归妹、蛊等卦涉及性与婚姻问题。 如前所述,如果把六十四卦中每一阴爻或阳爻视为一男女,则显示了群婚与杂 交时代的性与婚姻状态。如果把上卦及下卦各视为一个人,则显示了两个异性或同 性间的交合。 许多古人以八卦来指导择偶与婚姻。当然,如果用基于占卜时的偶然性得到的 卦象来作为择偶并预测婚姻生活前景的重要方法,那是十分荒谬的。但是,如果把 不同性别、年龄、认知、人格和自我意识等双方的诸心理因素概括为阴阳、内外、 上下及当位与不当位等可资比较的数,再画成双方各自的卦图,再根据双方各自在 家庭、婚姻中实际扮演的角色来确定孰为上卦或下卦来分析、判断,可能还有一定 的研究价值。因为各人的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等主客观条件对男女双方的心理是否 相容、将来的婚姻生活是否和谐是有很大影响的,如果把这些条件概括成可资度量 和比较的数作分析研究,并据此推测人们婚姻生活的前景,是有一定道理的。 七、性关系的预测 在古文化中,往往是糟粕与精华并存,既有迷信的方面也有科学的成分,不能 一概而论。《易经》在某些方面的预测可能有一些道理,但是不等于它在一切方面 的预测都有道理。对于古人来说,《易经》是一部筮书。筮是人们要预知人事吉凶、 向天神请示的一种巫术。那时的人们在打仗、嫁娶、筑屋、迁居等许多大事上都要 预卜凶吉,以定行动。因此,《易经》、八卦在指引人们如何处理性关系方面也起 一定作用,当然,这种作用是需要分析、研究的。例如:《左传·昭公元年》:“ 晋侯求医于秦,秦伯使医和视之,曰:‘疾不可为也,是谓近女室,疾如蛊。……’ 赵孟曰:‘何谓蛊?’对曰:‘淫溺惑乱之所生也。于文,皿虫为蛊;谷之飞亦为 蛊;在《周易》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皆同物也。’”这是医和引用《易经》 的“蛊”卦来解释蛊疾。所谓蛊疾是精神错乱的病。医和先解释蛊字的含义,食器 里生虫子叫做蛊,庄稼生虫子也叫做蛊。他又解释“蛊”卦的卦象,“蛊”卦是上 艮下巽,艮为山,巽为风,“蛊”卦是风吹落山木之象;同时,艮为少男,巽为长 女,所以“蛊”卦又是女惑男之象,所以说“在《周易》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 又如《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齐棠公之妻东郭偃之姊也。东郭偃臣崔武子。 棠公死,偃御武子以吊焉,见棠姜而美之,使偃取之。偃曰:‘男女辨姓,今君出 自丁,臣出自桓,不可。’武子筮之,遇《困》之《大过》。史皆曰‘吉’。 示陈文子,文子曰:‘夫从风,风陨妻,不可娶也。且其‘繇’曰:困于石,据于 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困于石,往不济也;据于蒺藜,所恃伤也;入于 其宫,不见其妻,凶,无所归也。’崔子曰:‘嫠也何害!先夫当之矣。’遂取之。 ” 这就是说,崔武子(崔杼)要娶棠姜,用《周易》占了一卦,遇到“困”卦( ),第三爻由阴变阳,便成《大过》卦()。史官都认为吉,但陈文子认为不 吉。因为“困”卦是上兑下坎,依《说卦》:“兑为少女,坎为中男”,少女是妻, 中男是夫,有夫妻相配之象,所以史官认为吉,正是根据此象。但是变为《大过》, 则是上兑下巽,“困”卦的坎变为巽,是夫变为风,上兑下巽的《大过》是风吹掉 其妻,所以陈文子说:“夫从风,风陨妻,不可娶也。”这是根据卦象来论断吉凶。 其次,陈文子又引《六三》爻辞而加以解释,“困于石,往不济也;据于蒺藜,所 恃伤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无所归也。”这是说,人走路,竟被石头绊倒, 前进也无益处;绊倒而两手抓在蒺藜上,是受到所依靠者的伤害;像这样,回到家 中,将要看不见妻子,人亡家破,无可归宿。 八、伦常关系的变化 在《易经》里,对封建社会的所谓男女之大伦,也提出了一些看法。例如,“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 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措。” 这里,就把“天地——万物——男女——夫妇——父子——君臣——上下——礼义” 一环套一环地联在一起,把一整套封建秩序与天地万物联在一起,从而证明它是天 生的,不可违背的,而男女、夫妇关系又是封建秩序的一个环节、一个组成部分。 《易经》产生的时代,正是我国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的时代,在这个时代, 男女的伦常关系起了很大变化,由女性崇拜转变为男尊女卑,这种变化在《易经》 与八卦中留下很多痕迹。 八卦有不少尊崇女性、重母统的内容。例如“归藏”六十四卦始于纯阴的坤, 纯阳的乾次之,表明殷时尚重母统、情感关系和母系血缘关系,即“殷道亲亲”。 但是,《易经》六十四卦始于乾,坤次之,这表明周时父系社会已战胜了母系社会, 那时尊崇父统、男权和父子继承,即“周道尊尊”。所以,“坤乾”六十四卦显示 了女尊男卑,“乾坤”六十四卦显示了男尊女卑。 分析卦位,以上位为尊贵,下位为卑贱。如对一男一女的结合,有许多卦是女 尊男卑位时,其卦名有积极意味。如泰、复、谦、益、大有、咸等。未济卦也是指 万物不可有穷尽,天道循环不已,人事也无穷尽。反之,男尊女卑位的许多卦各有 消极意味,如否、姤、履、归妹、剥、损等。甚至既济卦也谈到盛极必衰为不可避 免之必然。 如果再对咸卦作分析。李铭远认为它除了如前所述的描写男女交合的意义外, 还可以看出两层意思:一是在女尊男卑社会的婚姻与性关系上,女性积极主动被认 为是好事,女性居尊上位是好的;二是咸卦也显示女上男下的性交方式也是好的。 反之,艮上兑下的损卦,则显示出男子以尊上积极态度与女子婚媾,会造成损害 与减少,这反映出在母系社会中认为男子在婚姻与性关系中居上尊位并非好事。 以上内容反映出母系社会遗留的观念与风俗,但是从《易经》与八卦中也可以 明显地看出在新兴的男权社会中女子处于从属地位的观念变化。《易经·坤卦》说, 坤是“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不难推断,乾是“天道也,父道也,君道也”。 由此可见,它认为男与夫与君应该处于尊贵的地位,以刚健为吉;女与妻与臣应该 处于卑贱的地位,以柔顺为吉。又如《恒·六五》指出:“恒其德,贞,妇人吉, 夫子凶。”《象》传的解释:妇人要“从一而终”(这未必是周初人的广泛观念, 但《易经》作者会有这种看法),所以“恒其德”是吉;男子要因事“制宜”,所 以“恒其德”是凶,这也反映出古人重男轻女的观点。 从上述可以看到,《易经》对当时人们的性以及生活的其它方面都有相当大的 影响。而且,《易经》对后世的哲学思想、宗教、性学以及其它许多学科影响也极 大。 |
================================== 文渊阁扫校 转载请保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