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14岁的钱钟书与堂弟钱钟韩一起考入苏州美国圣公会办的桃坞中学。家里为他们准备衣服、行李、书费学费,送他们俩到苏州上学。桃坞中学是教会学校,中、英文课程分班上课。钟书和钟韩入学时,因为他们的国学有根底,所以国文、中国历史等课程直接跳到初中二年级上课。而英文、数理等课程则在初中一年级。 钱钟书初入学时,仍不用功。则开英语课,英语成绩也并不显得突出。那时,桃坞中学每年都要举行中文和英文作文竞赛各一次,高、初中各年级学生平等参加,平等评选,并公开发榜。入校不久,钱钟书第一次参加竞赛,就取得了中文竞赛全校第七名。一个刚入校的初中新生取得了这样高的名次,这在挑坞中学是史无前例的,因此,大受学校校长和老师们的青睐,作为特别保护的对象,尽管此后他数学成绩很差(其实他根本不学),但却仍因他的中、英文成绩特别好而被保护过关。 钱钟书很聪明,但他的天赋在文学上,他喜欢随心所欲地自由发挥,特别不愿意按部就班地逻辑推理,因此,他对数、理、化等课程深恶痛绝。只是他的生物学成绩很好,但不是听课获得的,而是因为他爱读严复译的赫胥黎《天演论》,对严复的才辩非常佩服(他后来曾在赠友人的一首诗中赞扬“子乡严又陵,才辩如炙镍。”),对严译的思辨精微、文词深奥、朴茂非常感兴趣,无意中获得了不少生物学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