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钱钟书体弱多病,据说也许与“风水”有关。他家那时是租居别人的住宅,门前有一条河,对面是一堵大照壁。他家的住宅有三进,最外一进的房子是叔父钱基厚一家住的;伯父伯母和他住在中间一进;他的父母亲因侍奉祖父住在最后的堂屋。这是一座明清时代建的老式宅院,房子阴暗潮湿,自从他家搬进以后,便一直没有离开药罐儿。 当时,有个女裁缝经常带着女儿来他们家中做活,裁缝的女儿是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人长得小巧漂亮,名叫宝宝,比钟书、钟韩还大两、三岁。有一次,钟书和钟韩乘宝宝不备,抓住她,把她按倒在大厅的隔扇上,钟韩拿着一把削铅笔的小脚刀在她身上比划着要刺她,吓得宝宝大哭大叫,直到大人们听见哭声把两个恶作剧的小兄弟赶跑才了事,杨绛开玩笑地说这是他们“知慕少艾”的典型表现。钟书大概受到小时候听到的荆轲刺秦王或张良椎秦博浪沙的故事启发,建议在此立碑纪念,钟韩手很巧,就在隔扇上用刀刻了四个宇“刺宝宝处”。 还有一次,钱钟书自己忽发奇想,在后院挖起人参来了,一个人在后院的地上挖了许多坑找人参,人参没有挖到,却挖到了院中一棵玉兰树的根,差一点把树搞死。 他们兄弟俩游戏玩得痛快,但家里在退还租房时却要为他们的破坏性“游戏”赔偿不少损失。 后来成为钱钟书夫人的杨绛,那时曾随着她妈妈去过钱家一次,杨绛一家刚从北京回无锡,想租居他们正住的房子。这是杨绛第一次上钱家的门,也许可算作这一对文坛伉俪的缘份。不过,她并没有见到钱钟书,此时的钱钟书还不知道钻在什么地方玩呢。 钱钟书小时的习惯是晚上不愿睡,早上不愿起。晚上伯父伯母催他入睡,他不干,就在床上玩起“石屋里的和尚”来。这种游戏很简单:一个人盘腿坐在床上的帐子里,放下帐门,披一条床单,口中念念有词,自言自语,活像一个身披袈裟,口中念经的小和尚。在一个成年人看来,这种游戏没有多大意思,但对一个儿童来说就很有趣好玩,白天看的《三国演义》呀,《说唐》呀,《七侠五义》呀等等数不清的故事,这时一起奔到他小小的脑海中,他兴奋得不得了,坐在床上想来想去,真是有趣,口中不住地模仿着主人公的语气叨叨地讲。 钱钟书后来惊人的记忆力和健谈,大概和他少年时期的这种爱好不无关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