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研究的新工具:互联网
            李金生 一、海外华人研究的传统工具书 海外华人研究,顾名思义,是指对中国、台湾、香港及澳门以外华人的研究。这一 范畴的研究,近年来日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研究成果的质与量不断提高,渐渐成 为一门显学。但以海外华人为对象的研究,则由来已久,只是名称不同罢了。诸如 华侨华人研究、南洋华人研究、东南亚华人研究、美国华人研究等都属于海外华人 研究的范畴。 针对海外华人研究而撰写的工具书,如《海外华人百科全书》,《泰国华人辞典》 ,《东南亚人物志》,《华侨华人经济年鉴》,《馆藏南洋研究中文目录》,《新 加坡及新山工商业指南》等,为数不少,种类繁多,包括字典、辞典、百科全书、 人物志、年鉴、统计、馆藏目录、专题目录、索引、地图、概览、手册、指南等, 都是学术人员或有兴趣於海外华人课题的人经常查阅资料的工具,以文本为体,称 为传统工具书。 自从互联网面世之后,各种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有不少针对海外华人或者 海外华人研究而设的网站,这些网站所提供的资讯,五花八门,琳琅满目:有人物 、事件、统计数字、研究动态、研究资源等,而且分门别类,内容丰富,深具参考 价值。这类网站设立的性质与上述传统工具书异曲而同工,我们姑且称之为新工具 。本文旨在从现有的网页中,挑选出一些较具代表性者,从工具的角度讨论其功能 与价值。 二、新工具的类型 目前,以海外华人为主要内容的网站或网页,数量虽然不多,但信手拈来亦超逾百 个。我们从这些质量良莠不齐、内容繁简不一的网页中,筛选出约66个,作为研 究的对象(见附录一),并进一步分析其类型、内容特色及其工具价值。 从制作者的角度来看,这66个网站或网页可以分为一、侨务/ 府机构网站,二、研 究 / 术机构网站,三、学术、文化、教育团体网站,四、社团(地缘、 血缘、业 缘、学缘)网站,五、商业机构网站及其它机构、团体网站,六、个人网站等;从 其内容与作用来看,则可以分为电子数据库、资讯网站,及网站互联/ 址指南三种 类型。 (一)电子数据库 电子数据库是指数据化的电子图书馆馆藏,其资源通常包括馆藏资料目录、索引、 专题目录等,例如香港中文大学海外华人研究中心的网站就设有《中大馆藏选览》 和《书目汇览》等网页;有些数据库如新加坡国立大学海外华人特藏数据库除上述 各种目录资源外,还可通过目录直接连接该校所开发的电子数据,如《叻报》等 。这类网页的内容与性质包涵了传统工具书的目录索引类,而且内容更为广泛,查 阅更加便捷。 《叻报》是战前新加坡出版和行销最久的中文日报,由薛有礼于188年12月创 办。从创刊日起,至1932年3月停办为止,该报总共刊行了52年。叻报乃是研究 战前新加坡以及那时期华人的珍贵历史资料。 现举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海外华人特藏》数据库为例,说明其内容特色。新加坡国 立大学图书馆系统,包括总馆及5个特种图书馆(医学、科学、法学、管理学及中 文图书馆)共6所,总藏书量超过两百万册,其中不乏海外华人相关资料。为方便 研究或有兴趣於海外华人课题的学人查阅该类资料,该馆特设《海外华人特藏》( Chinese Overseas Collection 数据库,将该大学属下各大图书馆所藏有关海外 华人的资料网罗一处,使查阅更为快捷。到目前为止,已收入该库的数据,已超越 一万种,其中以中文资料为最多,约占七千余种,其次为英文、日文、马来文、德 文及法文等;资料载体包括文献、书刊、学位论文、缩微胶卷、影片、唯读及多媒 体光碟等。其网址是:http://linc.nus.edu.sg/search~S0/ 同属数据库一类的网站,尚有中国暨南大学图书馆开发的《华侨华人专题文献》数 据库(http://libgp.jnu.edu.cn/trsroot.database.htm)South Asia Resources Database(http://recall.curtin.edu.au/data/saru/sard.htm)。 (二)资讯网站 资讯网站多由各类与海外华人或海外华人研究有关或有兴趣的机构和个人所设置, 目的是提供有关海外华人的各种资讯如海外华人历史、近况、事件、人口、侨务政 策、人物、社团活动、政治、经济状况、出版物等讯息,其涵盖面较广,其性质与 传统工具书的百科全书、人物志、人物传、年鉴、统计、指南、概览、手册等相类 似,但其专题性与系统性较为松散,远不如后者之精密。 这些网站或网页,有者以报导华人、华社的新闻为主,如《华社网》,有者以华人 华社所关心事件为主线,网罗有关的新闻报导、评论文章、文摘、图片等如《华人 Huaren;有者以侨务或侨团为主,如《龙脉》及《华人地球村》,有者以华人的 商业网络为主,如《世界华商网》,有者以华人专业人士和学术团体为主,如《全 球华人专业人士网络》,有者以海外华人研究动态为主,如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图 书馆创建的《海外华人研究》,香港中文大学海外华人研究中的《海外华人研究通 讯》,新加坡华裔馆的《华裔网》等;但有更多的网站或网页,是华人机构或团体 的内部网页,如《华资网》,《砂劳越华族文化协会》,《中华总商会网站》,《 孙中山纪念馆》,《马华公会网站》等.....这些林林总总,内容与重点各有偏 向的网页,通过互联网连贯在一起,就可组成一部海外华人百科全书,其内容涵盖 了传统工具书的辞典、年鉴、统计、人物志、指南、概览等类别,形成一种崭新的 工具。现举下列几个例子,以说明这些网站的工具价值。 《华社网》(http://www.zaobao.com/chinese/chinese.html)新加坡联合早报电子 版中一个特设网页,创建于1998年,以集中海外华人动态为目的,分新加坡、马来 西亚、印尼、美国及其它地区华人与华社专题,新闻每日更新,但设有“昔日华社 报导”专页,保留从1998年至今的所有新闻报导,并以年代与地区为分类,如〈新 加坡1999,〈马来西亚2000年〉,〈印尼局势98-99 等,查阅非常方便。华社网并 设有〈百家姓〉专页,让用户通过姓氏分类索引,查阅华族百家姓氏的源流,具有 辞典的功能。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图书馆创设的《海外华人研究》网页 (http://www.lib.nus.edu/sg/chz/chineseoverseas/)设有<外华人特藏〉, 〈研究机构〉,〈研究学人〉,〈研究动态〉,〈研究资料〉,〈社区〉,〈华团 〉,〈学府〉,〈人物〉,〈纵横四海〉共十个专页,前五个专页以报导该馆的海 外华人藏书以及各国从事海外华人研究的机构,研究人员,研究成果及各类新旧研 究资料等,具有研究指南的功能;后五项旨在简介个别华人社区(包括移民史、人 口组成、经济特色、政治地位、主要社团、文学活动等资料)、华人社团、华人主 办的学府、重要人物、主要网站或网页等,内容多姿多彩,建构完备之後,将具备 社区与社团指南、人物志、统计资料、活动概览等工具价值。 至於各别机构或团体所建构的网站,如《砂劳越华族文化协会》 (http://www.inet.con.my/scca/t2.htm)站,大都附有关於其机构的创立宗旨 、历史发展、主要事件、人物、出版刊物等之介绍文字,是查阅各机构或团体文献 的重要入门工具。 (三)网站指南 有些网站或网页,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互相链接功能,在其网站或网页内设置网站互 联或网页指南专页,将旨趣相投的相关网站或网页胪列一起,并设置个别网站或网 页链接,使用户能在弹指之间出入有关网站,四通八达,使散处各个网页的资讯能 串联成为虚拟世界的资讯网络,查阅资料,非常方便。 目前有几个网站指南与链接服务。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图书馆所编制的海外华人研 究网页,就设有〈纵横四海〉一页,提供并链接56个海外华人网址,分资讯、华 商、文学艺术、教育及其它等五类网站或网页,重点以东南亚网站为主。香港中文 大学海外华人研究中心网站的“海外华人研究相关网站” (http://www.cuhk.edu.hk/proj/oca/oca.htm)则链接上港、澳、台、中国大陆 、东南亚、北美洲及其它地区共3个网站,以地区划分,不另作分类。 世界海外华人研究与文献收藏机构网站 (http://www.overseaschineseconfederation.org/)设有相关链接专页,所收 纳的网站亦以地区划分,即中国大陆6个,香港6个,台湾14个,东南亚17个, 东亚6个,南北美洲22个,共7个,但其中一些并不属於海外华人网站。 三、传统工具书与新工具的比较 传统工具书以印刷物为载体,出版过程缓慢,流传不广,成本亦高,而且深受时空 限制,与之相比,互联网站具有资讯及时、快捷、不受时空限制、网网相连、四通 八达、可供多人同时查询等优势;但互联网毕竟仍为新的科技产物,发展的时日尚 浅,电子技术和网站内容都有待进一步推广。 与海外华人的传统工具比较,互联网站的不足之处,约有以下几点:
            • 缺乏系统化开发,内容相对贫乏。许多网站都在草创初期,架构与内容,或 在摸索或在建构当中,有待进一步加强与发展;
            • 资讯以快速上网为目的,其数据或资料的准确性无暇顾及,因而经常有不正 确的数据或资料上网,使用者必须小心查证;
            • 许多机构或团体的网页,由于人手不足,网页上的资料经常久久没能更新, 以致内容过时,缺乏新意;
            • 另一方面一些网页却患上喜新厌旧,厚今薄古的弊病,只刊载最新资讯,对 于过时的资讯则不予保留,使到一些具有文献价值的资讯,迅速消失。
            • 许多网页除主题或标目外,不另作索引,亦很少顾及资讯排列的次序,因而 只适合阅览,不便查询。
            • 网路常因科技水平不同或软件不能配合以及其它因素,导致网路不通,无从 入网查阅。
            四、结束语 海外华人的网站或网页,随着电子化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近年来以一种崭新 的形式出现,逐渐发展成海外华人研究的一种新资源,在传统工具书之外,提供研 究者或资讯的用户另一种选择。由于电子通讯技术与网络内容不足等因素,它目前 尚不能取传统工具书的地位而代之,仍有待进一步的发展。 以下有几点建议,拟供网站建设者参考:
            • 网页开发前应作详细策划,不宜仓促推出。
            • 内容应以工具性为主,或至少加强其工具性功能。例如尽量提供索引页,方 便查阅者使用。
            • 宜注意资料的正确性,有疑点的资讯应在适当时加以核证并更正。
            • 逾期的资讯,应分门别类予以保留,不要随意删除。
        新加坡国家大学图书馆 犀鸟文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