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让盆地丛书||水云
锋刃边缘的冷笑
拓
已经记不起了。
那一年,那一月,那一日………。
但那一幕惊心动魄,令人难以忘怀的场面,虽然经过了四十余年的时光冲
击,至今还是紧扣心弦。回忆起来仍有余悸。
那是阳光普照大地的午后。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安祥。似乎不让有什么
大事发生。但许许多多惊险万分的事件,毕竟还是频频出现。有“世外桃源”
称号的小镇,如今显然已经只是虚有其名了。
“阿………阿拓的爸,被日本宪兵枪……枪决了。”
阿九叔从街上回来,心神未定,上气不接下气,气呼呼地吐露了这个坏消
息。
“在那里?”
“什么时候?”
“真的吗?”
…………………。
大家蜂拥而来,在大厅里,把阿九叔围得密不通风,身首不见。只听到,
东一句,西一句,抢着追问究意。
“就………就在那红柴桥头。”
这些日子,一个生龙活虎,好端端的市民,早上出去,晚上是否能安然无
恙地回窠,那是谁也预料不到的。
在铁蹄蹂躏下的苦难岁月里,大家生活在大火坑边缘,人命跟蚁蝼无异。
一有什么风吹草动,便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起先,大家还想尽量设法不让妈知道这噩耗,但这毕竟是件惊天动地的大
事,怎能隐瞒得住呢?况且又有谁敢承担隐瞒的责任呢?结果,这突如其来的
消息,不胫而走,闪电般传到妈的耳际。
那时候,二妹刚出世几天,妈还坐月。她听到了这晴天霹雳的坏消息,好
像触了电似的,整个人酥软下来…………
一会儿,她神智不清地喃喃呓语、
“我要去看一看,在那里………。”
“不可能的吧!”
“阿九,你有没有看错呀!”
阿九嫂凝望着阿九叔。
“没有,我………我清清楚楚看到两个日本兵和阿……阿拓的爸,三……
……三个人站在街心。………一个用长剑插………插在阿………阿拓爸的腹部
………。”
阿九叔有点口吃,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描述那一幕情景。
“好,我跟你一道去!阿拓的妈。”
阿九叔自告奋勇,扶着妈。
我牵着妈的手,我们三人便匆匆离开家门。
我那时还小,面对着所发生的事,似懂非懂,即不哭也不怕,但有点茫
然。
我们蹒跚地走完那段长年失修,充满陷阱的长桥,步入南兰律大道。路上
一片凄清,遍地金黄,偶尔可以看到稀疏几个人影,拖着疲惫的身躯,懒洋洋
地似乎在赶路。
这年头,有什么坏消息,一经传开,顷刻间便吹遍整个“小福州”。大家
闻风丧胆,如临大敌。路上,街上的人影即刻消声匿迹。这时候,路上只有我
们三人,拖着三条纠缠不清的影子,徐徐向前蠕动。
转入美申路,从前好像不叫美申路。那凸凹不平的黄土路。路中央长满野
草,左右二道泥泞小路。如果下一场大雨,便寸步难移。大热天,刮起风来,
尘土飞扬。
短距离的路程,这时候似乎变成漫漫的长途跋涉。
过了黄泥路,跨上上红柴桥头,来到了海唇街,街上一个行人也没有,偶
而碰到的只有一两只野狗,伸长着舌头,拉长黑影出没街心。
横越海唇街,我们方踏上五脚基,迎面映入眼廉的却是那一幅瘦削,凌峻
而慈祥的身影,呆呆坐在箱头上。
“阿拓的爸呀!可吓死阿拓的妈了,哎哎呀!阿弥陀佛,总算没事了。”
阿九嫂,双脚踩地,指手划脚地惊叫起来。妈疑疑地站着,恍如隔世重
逢。这时候,她悲喜交集,说不出一句话,只有涔涔泪下。
爸心神甫定,站起来,便带我们回家。
虽然雨过天晴,经历一场大风险,我们的步伐似乎还是跟来时一样沉重。
踩着黑压压的缩影。整条路的重心似乎都落在我们四人身上。走著,走着,一
路上默默无语。
甫抵家门,左邻右舍,又蜂拥而至,你一句,我一句,追问不休。
他们似乎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以疑惑的目光注视着死里逃生的爸,简直是奇
迹。
“阿拓的爸呀!没事吧!”
“还好,总算逃过劫数,拣回这条老命。”
爸简短答了一句,只是摇头叹息心头上还压着千头万绪。是喜是悲,无法
倾吐。
……………。
据说,那天中午,爸惯例回家吃午餐。饭后,又匆匆忙忙赶去上工。路经
红柴桥头时,远远瞥见两个日本宪兵出现海唇街。
想当年,在“红膏药”旗帜笼罩下,人心惶惶,谁也害怕与丘八碰面。碰
上了,倘掉以轻心,总是凶多吉少。幸运的,则赏二记耳光了事;倒霉的则拖
回宪兵部,饱受拳打脚踢,甚至于灌水,活埋……。无端大祸临头,沦为下落
不明。
语云:秀才遇着兵,有理说不清。
爸此刻心想,避之则吉。于是临机一动,拐一个弯,向机工街前往。那时
机工街还是一片荒芜空地,沿林曼河都是高脚亚答屋。
说时迟,那时快,那二个宪兵早已瞧个正着,吹起哨笛,招手要爸过去。
没奈何,爸只好走向街心。向他们行个九十度鞠躬礼,以为就此可以过关。天
晓得,只听到“嗦!”一声,眼前闪过一道光芒,直射肚脐。爸是个机警的
人,即刻把肚腩缩进一点,谁知道,那鬼子更精灵,他似乎看出了爸耍的这一
招,于是尖刀逼进一步,刺得更深。这可吓得爸魂不附体,六神无主。只得听
天由命了。
在骄阳高照下,街心只剩下三个人,僵持了几分钟。吉人天相,远方来了
一个宪兵,好像认识爸的。因为在日治时期,爸时常出入宪兵部为日寇修剪边
副。他在那二个鬼子面前“叽哩”了一阵子。“啊喳”,收了尖刀,赏了爸两
巴掌,才了结这场从天而降的横祸。
待那三个家伙的影子消失在红柴桥头的另一端时爸才如梦初醒,走上五脚
基,顺手抓个箱头坐下。久久不能言语…………、。
在这灾荒小镇上,自从日寇南侵后,也不能幸免枪林弹的洗礼。一孔千
疮,满目疮痍,生活奎水深火热大动乱的赤道边缘,生命朝不保夕。多少人流
离失所,妻离子散,沦为孤儿寡妇,江水悠悠,水长流,两岸山头。平添无数
冤魂泣鬼。
虎口余生者,记忆犹新。单凭一包“歉疚”或窜改“侵略”为“出入”,
就可以掩入耳目,一笔钩销那腥腥血债吗?
得奖作品 文学奖1994合集四《拉让盆地丛书11》水云第二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