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白作品集

    丁记者成名记

    真白zhenbai 丁记者成名记 丁大同自从87年大学毕业后,就进了《泊城晚报》当记者,这一晃也快十五个年头 过去了,虽然他还算不上是报社的元老,但在一般的记者中,也称得上是个“长辈 级”的老记者了。与他一同进报社的那批人,要么削尖脑袋往上爬,当上了编委或 者部主任什么的,要么鼓足了勇气跳进商海,大大小小地混个老板或者董事长之类 的做做,最不济的也都跳到了其他的报社或杂志社,好歹也挪了挪窝,只有丁大同 一如既往,在那些晚辈们一口一个“丁老师”的热情称呼中,心安理得地当着他的 普通记者。 然而近两年,丁大同感觉日子逐渐的难过起来了,特别是报社开始推行一系列改革 措施后,记者们的工资与发稿的质量和数量直接挂起钩来,而工龄什么的只占到了 极小的一部分,这对习惯了原先工作套路的丁大同来说,无疑是极为不利的。眼瞅 着那些年纪轻轻的记者们一个个都拿到了比自己高出一大截的工资,丁大同的平静 日子就一去不复返了: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面对着一拨一拨新进报社的大学 生,丁大同明显地感觉到了压力。你瞧,那位进报社才四五年的姜正弦,就是因为 一组“帮外来民工讨工资”的系列报道捧红了他自己,当了“名记”就是与众不 同,过去见了丁大同口口声声的“丁老师”,现在碰面却连个正眼也不再瞧一下, 更别说打招呼了。再说那毛头小记朱思协,也就因了一篇“见义勇为者竟遭公司解 雇”的报道引发了读者将近半个月的大讨论,就开始扬名全城,如今也成了报社数 一数二的名记者,你瞧他那牛样,实在让人看不下眼,可是又拿他没办法,因为几 个总编还就信任他!就连那刚刚走出校门还没几天,充其量只不过算个“见习记 者”的汪虹玫小姐,前阵子通过半个月的卧底采访,弄出一组“关注吧女生活”的 体验新闻,便一下子在泊城新闻界窜红,各家新闻媒体的约稿纷至沓来,美得她一 副“身价百倍”的样子。感叹之余,丁大同总结出一条经验:要不被别人小看,非 当名记不可。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丁大同做梦都在想着当名记者,还就真的来了这么个 机会,让他好好地扬眉吐气了一番。那天下午丁大同正好当班,而其他记者出去采 访都跑得不见了影儿,就在这时,报社来了一位中年妇女,一见到丁大同就哭哭啼 啼地数落起来。原来,中年妇女和丈夫离异,与年仅九岁的儿子相依为命,本来日 子虽然苦一点,但还算平平安安,而且儿子的成绩在学校里也是一流的,这让做娘 的感到非常的欣慰。可是一个月前,她的儿子不知怎的竟然迷上了游戏机,经常背 着他妈偷偷地到德声路上的一家游戏机房去玩游戏机,发展的后来,竟然偷走了他 妈锁在柜子里的两千块钱,一连三天逃学去玩游戏。她妈发现情况后,就到那家游 戏机房去论理,没想到竟被轰了出来,还骂她自己教子无方。末了,中年妇女一把 鼻涕一把眼泪地说:“现在儿子对我充满了敌意,我说的话他一概不听,成绩也落 到了全班最后,想想真是恨死了那家不负责任的游戏机房。记者同志,您一定要为 我主持公道啊!” 丁大同听完了中年妇女的哭诉,对事情的经过心里基本已经有了底,这可是一个好 题材,得抓住机会好好做一做文章。于是他一边安慰中年妇女,一边向她保证: “你别着急,等我摸清情况后,一定帮你主持正义!”他的一番表白,把个中年妇 女感动的,紧紧握住了他的手,一个劲儿的说谢谢。 在下班前的谈点子会议上,丁大同就把刚才那个游戏机房误人子弟的点子给报上 了,分管新闻的张副总编和要闻部的王主任对丁大同报的点子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兴 趣,他们当场拍板,留出一版的醒目位置,由丁大同采写这篇报道。张副总编还特 意表扬了丁大同捕捉新闻的敏感性,要求其他年轻同志向丁大同学习,这着实让丁 大同得意了一回。 这天晚上,丁大同一吃完晚饭立即行动,马不停蹄地赶往德声路去暗访那家游戏机 房。老实说,他已经很久没有在晚上出去采访了,所以他的行动搞得他妻子直纳 闷,说:“呦,你这么突然变得这么敬业了?”丁大同也不跟她多说,只扔下一 句:“妇道人家,懂什么!”说完就急急忙出门了。 等丁大同赶到德声路,天已经擦黑了。他装做若无其事的样子,踱进了那家游戏机 房。嚯,里面还真大,一排排的游戏机前站满了玩游戏和看游戏的人,看那些人的 年纪都不太大,有不少显然还是未成年的孩子。游戏机房里空气很差,让丁大同感 到有些气闷,可孩子们却仍旧玩得十分投入,显然早已习惯了这里的恶劣环境。为 了不引起老板的疑心,丁大同花钱买了一些筹码,装做拿不定注意该玩那台游戏机 的样子,一台一台地看过去。突然,他的心里一惊,哎呀,这里竟然还有老虎机! 而且那些在老虎机上玩得津津有味的,都还是一些乳臭未干的孩子!看来,这家游 戏机房的危害的确是不小。 暗访回来,丁大同连夜赶出了一篇一千多字的报道,第二天一早,他就把稿子送给 部主任审阅。由于事先定好了选题,再加上丁大同近十五年记者的文字功底,这篇 报道很快就顺利通过了部主任关、副总编关和总编关,一路过关登上了当天晚报的 头版头条。 假如故事到此为止,丁大同自然也成不了什么名记者,最多因为这篇暗访报道多拿 几块奖金罢了,可是,事情却并没有就此打住。就在这篇报道见报后的第二天,丁 大同在办公室里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里一个男人威胁他说:“你最好少管闲事, 否则让你吃不了兜着走!”丁大同当时就撂下了电话,不以为然地跟办公室里的其 他记者说:“你看,竟来威胁我了,当我是小孩子,那么好吓的?” 万没想到,这天晚上还真出事儿了。晚饭吃过后,丁大同和妻子女儿象往常一样一 块儿坐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看起了电视连续剧。正当他们看得入神的时候,突 然从阳台上传来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接着就是一片唏哩哗啦的声音,丁大同赶紧 跑到阳台上去,拧开电灯一看,只见阳台上的移窗玻璃全被打碎了,墙壁上布满了 砂子枪的枪眼,几件晒在阳台上的衣服上也满是小孔。“不好!有人想报复我!” 丁大同惊呼一声,赶紧把惊慌失措的妻子和女儿挡回了房间里,并迅速拨打110报 了警。 警察很快就赶到了,他们在现场拍了照,又问丁大同有没有什么仇人。丁大同说, 除了前一天写过一篇揭露某游戏机房危害儿童的曝光文章外,自己应该是没有什么 仇人的。 丁大同主持正义写文章遭报复的事件很快就在泊城传开了,人们纷纷对丁大同表示 了声援,那位中年妇女还特地制作了一面锦旗送到报社,要求报社领导帮助丁大同 声张正义。于是在当天的晚报上,丁大同事件又成了头版新闻,丁大同的相片和他 家那个被汽枪打得千疮百空的阳台的照片也都被登在了报纸上,这么一来,竟使丁 大同的知名度大增,满泊城的人都知道在《泊城晚报》有这么一位仗义执言的好记 者。 事情还没有结束。也许是出于惺惺相惜的缘故吧,丁大同的遭遇经《泊城晚报》披 露后,竟引起了全国各大媒体的关注,报纸、电视、电台,甚至许多新闻网站都纷 纷行动,或转载晚报、或重新采访,一致声援丁大同,要求警方严惩胆敢向记者、 向正义挑战的凶手,全方位铺天盖地的报道,一时间把个丁大同炒成了当之无愧的 全国名记者。 这下丁大同总算心想事成,功德圆满了,他一跃成为报社举足轻重的名记者,在报 社的地位也不可同日而语了。虽然从公安方面反馈过来的消息说,由于证据不足, 最后没能真正查到凶手,但这对丁大同来说,已是不必再追究的小事了。再说,如 果没有人来朝他丁大同报复,他能有今天的辉煌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丁大 同还得谢谢这位“报复”他的人呢。 故事讲到这里本该结束了,丁大同过上了扬眉吐气的“名记”生活,整天不亦乐乎 地忙着一拨又一拨的应酬。可是这天晚上丁大同喝了一瓶汾酒,一高兴就跟妻子说 出了一番话,这番话可是至关重要的噢,因此还得跟大家交代清楚。 当时丁大同是这么跟妻子说的:“你当真会有天上掉下馅儿饼的好事啊?现在的社 会是讲究包装的社会,现在的年代是崇尚策划的年代,我如果老老实实地写文章, 那就只能当一辈子的小记者了。所以我就动了点脑筋,也来策划策划,耍点儿苦肉 计,也给自己包装一番,这不?就成名记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