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创新,建立社会主义新文化

近几年来,国内出现了文化热,同时在香港、台湾、国外都出现了有关中国文化问题的讨论。在二三十年代,我国也曾有过文化讨论的热潮。文化热往往出现在国家、民族、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转折关头,它讨论的虽是文化问题,而实质上却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发展前途的重大问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文化热的出现,反映出广大人民尤其是知识阶层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关注。因此,近几年来的文化热,是一个好的现象,它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

有人认为,在近几年的文化热中,已发表的文章,基本上还没有超出二三十年代的水平。我认为这个估计是不全面的。我想这是忽略了一个主题,即忽略了当前我们所处时代的时代精神。在二三十年代,当时讨论的是:中国走向何处?中国文化走向何处?中国到底应如何办?这是那个时代面临的问题。时隔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我国早已进入了社 会主义社会,二三十年代面临的问题已经解决了,目标和方向已经确定了。现在的任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一定的文化总是一定社会形态的反映。我国当今的社会状况与二三十年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已大相同,而且是大大的进步了。不同的时代应有不同时代的精神。在文化建设上,今天我们如何把握时代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文化?我认为对这个问题应有 一个明确的认识。在近几年的文化问题讨论中,有的学者所提出的观点,似乎是很“新 ”,实际上却没有把握时代的精神。

近年来,有一种论调,在国内影响甚大,我称之为“传统文化否定论”。他们主张对中国传统文化应一概否定,完全向西方学习。有人侈谈什么“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甚至说,在中国,“人”还没有“萌芽”。毋庸讳言,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不足之处,但是 ,如果说有五千年文化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出现“人” 观念,这就不但彻底否定了中国 的文化,而且连中华民族也彻底否定了。我认为,这种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的玷污、诬蔑。如此观点,对中国文化的浅层结构都不了解,何能谈文化的深层结构呢!我们现在面临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阐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哪些特点,对人类文化 作出过什么贡献,哪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和自豪。

当然,也应该承认,我国文化自17、18世纪以来,较之西方文化是落后了,可是在此以前并不落后。何况现在的中国的文化又是在积极地前进。社会主义的新文化是高于资本主义的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文化是一个创新的事业。我认为:一方面要总结我国的传统文化,探索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经过深入的反思,对其优点和缺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西方文化,对西方文化作具体分析,对其缺点和优点也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根据我国国情,将上述两个方面的优点综合起来,创新出一种更高的文化。什么是创新?创新意味与中国传统文化和近代西方文化都不相同。因为它是具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文化,是人类文化史上高度民主、高度科学的新文化。近几年,针对文化问题,我写了一些研究文章,自己撰了一个名词:“文化综合创新论。” 这也可能是胆大狂放,但是,我认为中国新文化建立,综合和创新还是重要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封建主义传统必须否定,必须批判,但是,不能否认,中国传统文化确有好的一面。仅从中国人民传统的共同心理结构来看:(1)中国人民有反对外来侵略 的传统,对外来侵略不能忍受。在历史上有过无数的爱国志士和民族英雄,他们为了捍卫国家、民族,不惜抛头颅酒热血,与外来略者作不妥协的斗争,在我国历史中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虽然,在我国历史上也有过汉奸,但仅是少数,不代表传统的主流,而且遭到人民的唾弃。(2)中国人民对内有反暴政、反压迫的传统。从陈胜、吴广揭竿 而起,直至太平天国起义,上下两千年多年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无不反对暴政、反对压迫。我国古代,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孔子宣扬“仁”,孟子提出“仁政”。自此以后,历史上的进步思想家和有识之士,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为了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反对统治者的暴政,同情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从二三十年代直至今日,都有学者断言,中国的国民性的特色是“奴性”,显然,这是不符历史的偏颇之见。我认为,以上两个方面的民族共同心理结构,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赖以延续的精神支柱,今天仍应大大发扬。这个优良文化传统,可以用《易传》中的四个字《自强不息”来概括。

中国的二三十年代,日本等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民族、国家处于危急存亡之秋。当时,一般的中国人都有一个信念:“中国必胜”,并以“我们是中国人”自豪。可是,在80 年代的中国人中,有人却偏偏看不起自己,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如果说中国国民性中有“奴性”的一面,那末,这些人看不起中国的思想,正是“奴性”、“劣根性”的表现。我们有责任来纠正这种思潮。

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文化,一定要继承和发扬自己的优良文化传统,同时汲取西方在文化上的先进贡献,逐步形成一个新的文化体系。这个新的文化体系,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的指导下,以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来综合中西文化之所长而创新中国文化。它即是传统文化的继续,又高于已有的文化。这就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的新文化。

历史在不断发展,时代在不停前进。中国五千年以来的传统文化已面临严重挑战,因为它已不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必须创新。创新决不是传统文化的“断裂”,而是优良传统的继续和发展。综合中西文化之所长,融合中西优秀文化为一体,这才是真正的创新。

(原载《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