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鹏作品集
    作者简介: 云鹏(自号逸阳居士) 男,原籍甘肃平凉,一九六五年夏出生于云南 省滇东北牛栏江畔,八十年代初期开始文学创作,诗文散见海内外华文报 刊。系世界华文诗人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出版过个人文学 作品集《临风涓滴的情愫》、《2000个指纹》等。 地址:中国·云南省鲁甸县文屏西路21号 邮政编码:657100

    何妨登临绝地

    @云鹏 很小的时候就学到过“高瞻远瞩”一词,并基本理解了站得高看得远的 大致含义,甚至还读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样的诗句,自幼对较 高的立足点都有奢望不及的憧憬,心中便十分景仰那些“登高作赋”的先智 先贤,以至梦想有一天自己也能站在常人所不及处,招个手让行进中的人们 去揣度。当然已经过去了的事情对于今天来说就是历史,我们从来评判历史 也一定是站在某个高度,以审慎和凝重的姿态给那些早已不存在了的事物指 东划西,或者说站在现实的一侧隔岸观火,史学家们所要雄距的位置恰是我渴 盼已久的。 不过登峰造极的召唤也着实诱人激进,因而古往今来想要独树一帜而矢 志不渝的英雄似乎都干过一番事业。毕竟各种各样的孤峰为数极其有限,上 得峰头上去的又仅止那么几个,这就使得在偶然与必然之间创造出来的骇世 传闻由此凭添了几分生动。也还有一班深得自珍之法的人物,上不去那倚天 绝顶创个何门何派,便就近找个山头把持住,四周瞅瞅觉得还挺不错,虽不 见旌旗招展跟班云集,说高也果真的高了许多,将就些自编个“旗手”或是 “领袖”之类的幡帐挑了出去,便在半梦半醒之间委实享了大半辈子清福。 当今的时代有一个通病,说好话说坏话无论什么词儿都敢用,相反教一些形 象生动的文辞失去了原有的光彩,这就不得已给了人们一个警省,见到上了 “极”次的称谓或是广告尤需时刻注意,此等言语的背后未必不是见财取义 的第三支手,着了道儿才真的可谓是活该倒霉。 我没有过登上峰巅的真实感觉,因为琐碎生活的磨难令我总是很迟钝, 遇有机会时一味的左顾右盼畏首畏足,就这样轻易放弃了较多本该属于自己 的风光。还有平时我常以“高处不胜寒”为警策,认为自己一旦登高必定先 得冻死,跟在世俗里面似乎还可以图个丰衣足食。古往今来有志有识的人数 不胜数,大多的结局差不多都被世俗淹没了,是因为有一个眼前的物欲可以 追求,有几辈儿孙后代可以寄托,雄心壮志在久而久之的休养生息中逐渐被 磨弃,待到白发皓首以后再来枉论奋发图强,形同嫫妇意欲以自身风采去令 人频频垂青一般,不管出发点设计得如何巧妙,最终也只是幽梦一场罢了。 也有人信不了这个邪,在最具实践性的关头一咬牙豁了出去,走出一道千辛 万苦的足迹,同时也走出了一路的莺歌燕舞,他们赫然站到高处的身影,是 万众苍生真正倾倒折服的,他们的风姿中有世人不易感悟的艰难,而支撑起 他们生命的信念,足够凡夫俗子去惴测一辈子。还有人深谙登高的功用,循 着人梯往上爬去,上至极顶仍踞于他人的头颅之上,聆听着倍受压抑的声音 问讯请安而无所顾忌。 某次我出于尝试鼓起勇气去攀了座小山,这座山头在方圆百里看来还着 实有些高,上得山去,山上还有山。我并不是真要打定主意非攀上山头不 可,便走一程算一程地往上翻越,边攀援边为累得上气不接下气的辛苦代价 颇感不值,一阵凉风惬意地迎面袭来,不觉已上了山顶。小憩之后,心气渐 渐平静下来,并未有当初预想的那般寒冷,相反那丝凉意倒教人透心里舒 服。站在山头举目四顾,往昔挣扎过的田园风光都变成了脚下的方寸写意, 更有一番天高地迥、宇宙无限的宏大感受。难怪少陵杜先生会在他立足的地 方咏叹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站在高山之巅,单是看得见将行 将至的前途都足以令人打心眼里倍感宽慰,更况有了广阔的视野,往往最易 忽视真正高大起来的根基所在,添了做人的自信,生老病死每时每刻都要洒 脱多了,这或许就是文贤武圣们所处的位置。 真情实感都是凭着身临其境的体会产生的,这一次我再理解起登高望远 一类概念,起码会比了解自封山头的痞棍之流思路要清晰一些,只是弄不懂 以登高的心态去评判前人留下的东西时会有些什么不同。随后我又产生了一 种奇妙的想法,要么在有生之年依旧平庸而过,要么干脆利用后半生的光阴 去攀越险峰,然后细细品尝凡俗人生体察不到的乐趣。或者说只要气力和闲 心都尚有盈余,何妨登临它些奇山秀峰绝顶之地,花些心思去领略胜趣,较 之沉沦于虞诈周旋的经营算计或许要有益得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