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菡作品集 ------------------------------------------------------------------

    好友建明

    赵亮 建明和我同在一个村子里长大,一起读完小学、初中和高中,自然而然成了 形影不离的好友。八九年七月,我们又同样高考落榜,一起回到了熟悉的家 乡,过起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为了证明我们有能力养活自己,凭着年轻人特有的一股冲劲,我俩承包了村 里砖厂拉砖的活。那是一般乡下人都不愿意干的重体力活。上千斤重的一车 红砖,我们每天都要来回拉十几车,从清早一直干到天黑,一天才能挣到五 块钱。不少人用嘲讽的眼光看我们,把我们当成“读书无用论”的鲜活教 材,可我们全然不予理会。当第一次拿到整整一百五十元工资时,我们的心 中不知有多激动!我们用自己诚实的劳动换来了报酬,同时也在艰苦中学会 了不屈和忍耐。 第二年开春,我应征入伍,而建明子承父业,在县城一家企业当了个民办教 师。从此,我们开始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十年过去了,我一路摸爬滚打,成了个兵头将尾的小军官;而建明,则一心 一意地教着他那百十来个学生,并通过自考,拿到了英语专业的大专文凭, 过着安定平稳的生活。直到去年,企业破产了,学校停办,建明也下岗了。 今年春节刚过,建明揣着他那张自考文凭来和我道别,说是要到北京去打 工。这是他第一次出远门。他轻松地对我说:“就算赚不了钱,能看看北 京,也好!”我知道,他把母亲担惊受怕的叮嘱、女朋友含泪的目光深深地 埋在了心底。我对他说了许多“好男儿志在四方”之类的话,鼓励他出去好 好干。可是不知怎的,心里却涌起一阵悲壮和凄凉。 一周后,建明打来电话,说已找了个业务员的工作,底薪四百元,比较辛 苦,不过,还顶得住。我感觉他的声音有点嘶哑。 三个月过去了,建明音讯全无。我忍不住拨通了他宿舍的电话。对方是一口 纯正的北京话:“你好,我是建明!”我无语。这难道是那个老也改不了家 乡土音的建明吗?过了好一会儿,建明才改过腔来。他说现在更忙了,当然 也有收获,最近刚做了个十万元的单,一次就提成三千元,要是这样干下 去,多做几个大单,等自己提到经理的位置,收入就比较稳定了。他说他还 想去考剑桥商务英语,还想和北京街上随处可见的老外们沟通沟通,将自己 的专业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听着他的话,我陷入了沉思。难道环境能如此快捷地改变一个人吗?过去, 我们为了独立和尊严苦苦奋斗,而当我们安身处世的时候,我们就蛰居起 来,一天天重复着同样的生活。当社会变革的强大力量将我们再一次连根拔 起时,建明用他的勤勉和智慧又一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使青春焕发出亮丽 的光彩。而我呢?在新的事物面前,却时常本能地排斥,难以走出封闭和固 有的思维。如果遇到同样的挑战,我是否能如建明一样经受起考验呢?我忽 然感觉到:前面的路还很长,其实还有很多事,需要我去做。 作者:赵 亮 (北空某师军医,现转业,待分配) 通讯地址:益阳市公安局赫山分局(转交 赵亮 收) 邮编:413002电话:(0737) 4294186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