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的夜叉作品集

      表与里.成熟

      午睡的夜叉 ------------------------------------------------------------------ 开门见山,我把成熟分作两类:性格的成熟,和思想的成熟。 性格的成熟大多决定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例如为人处事,接人待物等等,这 些特质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出来,容易被人所认知,所以也容易被人所认 同。在这个社会中界定性格的成熟有着自己并不复杂的标准,即是“自我与 社会的协调程度”,性格成熟,往往意味着这个人能够更深刻地辨清社会的 模样,至少在表面上认同它、并且平滑地融入其中。社会是飞流的旋涡,而 他能更准确地摒弃空泛锈蚀的教条,把握住当前时段在社会中实际运作的公 理,把握住这些或明或暗的水流,对应着适当地调整自己旋转的角度,以获 取最小的阻力和最高的速度。我们并不能以一己的渺小之力改变这社会,而 我们不可逃避地迷失其中,所以我们只能或多或少地被这个社会所改变,越 能与社会同步旋转,越能在自己身上加入一些被社会所承认的共性,这样的 成熟就越能带给自己在社会中更强的生存能力,虽然这同时也意味着必须舍 弃一些、至少是屏蔽一些过于自我的东西,必须指出的是这种屏蔽在一定的 时间流逝后会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本能。 思想的成熟大多决定一个人的世界观,例如对某事某物某人的理解看法等 等,这些潜藏的特质很难通过外在的言行来直接反映,所以对思想成熟的认 定通常建立在内在的延伸和体现——个人成就之上。思想本身具备着多元 性,并没有一个公允统一的标准,思想成熟的标准于是也很难确定,某个人 眼中的幼稚、荒谬、愚蠢很可能就是另一人眼中的成熟与睿智。因而在思想 成熟与否的评断上绝不能以个人的世界观作为标准,只要能用自己的眼睛来 认真看这个世界,用自己的心来认真了解这个世界,对万事万物具备了自己 个性化的看法和认识,观点深刻、充实而不盲从,且不论对错,模糊看来这 就是一种思想上的成熟。思想的成熟由于并不能迅速直观地表现出来,标准 又十分地模糊,哪怕具备了长期的接触和了解,由于人心各异,在自己的理 念与别人的世界观、甚至是与社会中所运作的公理悖逆时便很容易被否认或 者排斥,所以往往要凭籍在事业上的成功证明自己的存在,其鲜明的个性化 痕迹使得很多时候将嘘声化为喝彩的唯一途径只能是获得实实在在的成就。 相较起来,性格的成熟偏向于“表”的一层,思想的成熟偏向于“里”的一 层,但二者并非简单的相加就能得出结果,相反,性格的成熟和思想的成熟 往往要区别来认识,“表”与“里”很难同时并行着发展前进,总有个此消 彼长的问题。人天生具备着各式各样的个性,但是这样往往也意味着包含自 己个性化想法的理念和其他的理念背道而驰,在这个时候选择大众的认同而 放弃自己的理念,还是执着于自己的理念而惘顾他人的眼光,这便很难评出 个优劣胜负,只有极少数的精英分子才能兼顾二者。性格成熟者因为更深地 融入了身处的社会,更多地被社会所同化,于是他们取得了在这个社会上更 强的适应及生存能力,踏上了成功的坦途,但这同时也意味着在更多的事情 上将自己的世界观依附于社会中公认的理念,共性压倒个性,缺乏了独立自 主的思考,于是在思想的成熟上便容易驻步不前;反观思想成熟者,个性化 的思考得到了对世界带有个人烙印的深刻认识,但过度执迷于自我必然会远 离社会所公认的许多法则,这样的特立独行也就远离了性格的成熟,并由于 理念间的差异往往要经过漫长的跋涉亲吻着成功的果实时,才能迫使着别人 认可自己,得到赞赏和承认。 在这个社会中,人们评断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往往只是性格的成熟,并以此对 整个人进行概括。某人言行有礼、圆滑变通、老练世故、八面玲珑,人们很 容易看到了这些表象,于是他将得到公认的成熟;而思想成熟的标准、哪怕 是那个模糊的标准也并没有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人们习惯于代入社会的公理 来审视别人的思想,当共性和个性相碰撞,得出的结论便大多是“幼稚”、 “另类”。如同这个社会注重“表”而不注重“里”,注重“物质”而不注 重“精神”,它也注重性格的成熟而不注重思想的成熟,偏重于性格成熟的 人早早地迈入成人的殿堂,偏重于思想成熟的人却迟迟在另类或者幼稚线上 徘徊——除非那思想能转换成实在的名利,那又另当别论。试举一例:政客 属于标准的性格成熟者,而科学家和艺术家则属于思想成熟者,后者似乎名 气大些但前者更容易“成熟”,或者说容易更早地被人承认其成熟,这是他 们成功之根本;而科学家们,哪怕他具有同样的才华和天赋,他的“成熟” 在功成名就之前也很难被别人接受。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大文学家鲁迅,撇 开他们头顶的光环不计,以世俗的眼光来看他们并非算得是成熟的人,甚至 在某些地方十分的幼稚。爱因斯坦视金钱名利如粪土,何其愚蠢!鲁迅对敌 人到死了一个都不原谅,多么偏执!那为什么并没有人非议他们不融于世的 幼稚另类,反而备加地赞誉仰慕呢?这只是因为他们成功了,对这个功利的 社会来说他们的不成熟立刻升华为一种人格的高尚,而设如爱因斯坦只是一 个中学物理教师,鲁迅只是一个中学语文教师,难道他们特立独行的行为还 能得到世人的认可吗?他们将很快蜕变为两个五六十岁都长不醒的古怪家 伙,得到的只有嘲弄和轻视。 其实成熟在很多时候只是一种感觉,只是评断的人主观层面不同,得分便有 差异。小孩子固然天真烂漫,老人家就一定成熟?人总是在不断的成长之 中,但成长所带来的只是一些生活的淤痕,那并非全都是历练之后的精华。 人总爱以为现在的自己是成熟的,而过去的自己是幼稚的,每个人身上随时 都有一些幼稚和成熟在不停的交替着,我们反复着收获一些东西又失落一些 东西,生命之路到最后也许会环回一个原点。常说十几岁的小孩不经世事, 幼稚,但看着七八十岁的老天真又会作何感想?有时候不必太多地去在意自 己是否成熟,或是在意别人是否成熟,这并不十分重要,成熟是一种沉淀, 是你攀缘着岁月的树时伸手可及的果实,但你不能摘到更高的甘果——除非 你终于爬到了那里,渴望着成熟本身就是一种不成熟的证明。幼稚和成熟的 标准很多,不必局限于一些世俗的认定,性格的成熟往往带来虚浮,思想的 成熟往往带来烦恼,有时候,心中向往一分宁静纯真,会怅然地怀念着无忧 无虑的孩提时光。 午睡的夜叉 Email:shywind@cmmail.com 个人BBS:http://wwwbbs.chinaren.com/bbs.php3?bname=user_shywind&clear=1 OICQ:423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