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的夜叉作品集 ------------------------------------------------------------------

    两个轮子上的城市

    午睡的夜叉 重庆人初到成都,往往惊叹于自行车的洪流,并不宽阔的马路上,满眼的小 轱辘飞转,绵绵的车流交错连延到视野的尽头,这可让久居山城的重庆人好 不稀罕。 说起来自行车这玩意儿,俩小轮架着几根钢管就可以疾走如飞,让不明所以 的人实在惊奇。逮一骑自行车的人扔古代去,只怕要当作妖怪打。一个外地 的朋友对我啧啧称奇:“不蹬它硬是不动,蹬起来它硬是不倒!”我严肃表 示:“这就是科学。” 自行车可算是成都的一大特色,在这个交通十分拥挤,公交也并不发达的城 市里,它带来了无限的便利。穿行在川流不息的大街,狭窄曲折的小巷,成 都人几乎个个练就了一身骑车的好本事,在车水马龙里神色自若。我女朋友 初学车时,见人撞人,见车撞车,街上没人没车就多半愣头愣脑去闯红灯, 害我和她同行时提心吊胆,将嘴唇闭得邦紧,恨不能拿个嚼子套上——每和 她说话,不到三句,就看见她直奔了什么地方义无返顾地撞去。我怪她分心 两用,她却振振有词:“你们成都人打小起天天骑车,早就到了人车合一的 境界,刹车调龙头什么的不用经过大脑,成了自然而然的本能。我半路出家 才学的车,骑车就是骑车,说话就是说话,看帅哥就是看帅哥,哪里有你们 条件反射那本事!”人车合一...条件反射...是么?我琢磨着,许是这样的 吧... 平时没细想过,认真寻思起来还真是这么回事儿。曾在街上见过一位 左手端可乐,右手拿面包,龙头上架一张报纸的仁兄,大口饮食之余,又补 充了精神食粮,脚下自行车还蹬得风快,这让我女朋友见了,岂不是要当做 活神仙来拜。 自行车多了,各式各样的毛病也随之而来,首当其冲的是丢车问题。骑车的 成都市民,从没丢过车的,就像从小到大没跌过跤一样稀罕,满可以走遍成 都城乡作巡回报告,保证字字珠玑。大多的成都人或多或少都丢过车,所差 的仅仅是数量的多寡,福星高照的只略丢了一二辆追随时尚,厄运当头的连 丢十几二十辆也是合情合理。在不断的实践与提高中,小偷的专业技能几乎 可算得神乎其技,甚而匪夷所思,不管多粗多精妙的链子锁、弹子锁、叉头 锁,只用衣服一遮,谈笑间,车锁灰飞烟灭。就算是那手艺不甚利索的蠢 贼,只要肯卖些憨劲,笨鸟也能先飞。朋友曾经将自行车用拇指粗的链子锁 拴在楼下一大张桌子上,第二天起来一看,竟然连车带桌子席卷而飞;又有 一次和朋友将三辆车用三把链子锁连环锁在电脑城楼下,十几分钟的时间出 来,三辆车早已同生死、共患难去也,我们仨以极限的幅度张扩了大嘴,傻 了眼无言以对。 以上种种,单兵作战,还只能算是些小偷小摸的蟊贼,还有更厉害的,多兵 种协同机械化作业,深夜凿破车棚一大洞,成群结伙地一拥而入,绑了那看 守人,堂而皇之将整个车棚搬进外面守候的大卡车里开走,声势大是浩然。 这手段,这架式,当真无愧于猛士,或者用更严谨些的说法称之为“江洋大 盗”,“江洋大盗”瞅准了小小的自行车下手... 虽不敢说是空前绝后,至 少也算是一大逸事,自行车在成都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严格考究起来,在成都丢车最厉害的并不是商业繁华区,或者城郊结合部, 反倒是天之骄子们汇集的大学及周边。大学一带丢车,作俑者往往是内贼。 莘莘学子为何弃笔从窃,舍孔孟师,法盗跖行,这我不得而知,也不好瞎 说,想来无非是手头拮据弄俩便宜钱润着的道理,只是大学里丢车风之狂, 之劲,颇为令人咋舌。我从初中开始骑车,一直以来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 安放学,直到进了大学,仨学期竟丢了四辆车,陡然高踞蟊贼们的衣食父母 之列。还记得那几位老友放楼下丢过,放宿舍走廊里丢过,连放车棚里都丢 过一辆,可谓天下之大,竟无我存车之处。 大学里的偷车有几个固有特色:一是难度高,不管你搬到多高的楼层,或者 锁上多粗的铁链,必定不辞辛劳一一攻关,取之而后快;二是眼光低,大学 生们出于条件所限,骑的车子往往破朽不堪,哐吭乱响,一个轮子已经迈进 了废品收购站的大门,而这样的宝贝也能入贼先生们的法眼,欣然受之,决 不挑肥拣瘦;三是时段分布均匀,白天校园里人来人往,不方便下手,眼光 虽呈放射状,道貌却须岸然、肃然,手脚也须蠢蠢不动,一到了月黑风高, 这才大展鸿图,一施高妙的手段。 这几样特征,是大学里常见而大学外少见的,我女朋友不幸一一验证,体会 十分深刻。去年来成都读研究生的她,从学车、骑车到现在不过一年多,竟 已连丢了四辆车。丢第一辆车是她娇弱不堪重负,晚上只将自行车扛到了宿 舍五楼,便再不能多上一层扛进自己寝室,然而她哪里比得上贼先生强壮又 敬业呢?于是第二天悲痛欲绝,哀哀几欲捧心呜咽便成为了情理中的事。第 二辆、第三辆车也不胫而走后,女友终于痛下决心,舍却面子,买来一辆奇 破无比的旧车,是那种铃铛固执地缄默,而其它每一个部件都会代行铃铛职 责,骑在路上可以随时放出交响乐伴奏的二古董,破朽就不说了吧,还要故 意糊点泥巴上去,形象虽然不堪,胜在保险系数巨大,内秀其中。只是可 惜,这世上生具慧眼的并不仅仅只有女友一个,竟还是有洞察入微的伯乐相 中了这千里驹,在一个雷雨夜顺手牵了,飘然绝尘而去,也不怕连这样的废 铁都偷回去,有辱了贼祖宗的声誉。 女友曾将丢车比喻为失恋,第一次被甩时寻死觅活,其后一而再,再而三, 缅怀之情至三而竭。如同初恋失败的人儿会痛心彻骨夜不能寐割腕放血,再 恋失败时便只是绝食一天以示哀悼,三恋失败时也许会沮丧五六个小时寻思 方针路线的纰漏,四恋失败时多半就仰天打个哈哈,哈哈而已。这话我以为 很有些道理,我在她的学校丢了平生第七辆车,那时只挤了两爿尴尬的笑容 出来,说哈哈刚好我早就瞧这破车不顺眼早想换新车了就懒得去丢,哈哈今 天竟然可以走路回家了有利锻炼身体有利保卫祖国,得偿所愿啊得偿所愿, 夫复何求啊夫复何求。女友欣赏我的豁达,然而夸赞的话还没出口,就看见 我终于忍将不住,大嘴一扁,两行清泪迤俪而下,口中叽叽咕咕地念叨: “为什么我今天刚好要去花8块钱修好后轴啊...不修后轴摔死那混蛋该有多 么的过瘾啊...” 现在的我已经是骑着平生第八辆爱车,来成都还不到两年的女友也换上了第 五辆,我倒是想与它们长相厮守,就不知贼先生可否高抬贵手,这个,想来 多半是不得恩准的,于是我只能好好珍惜这并不长远的幸福时光。 上月今日此巷中,人面爱车相映红,爱车不知何处去,人面依旧笑春风。 自行车交通的发达,随之带来的第二个难题便出在交通本身之上。成都市的 交通并不能算是宽阔顺畅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辆的急剧增加,公交业的滞 后,道路的狭窄和不尽合理的规划,使成都的马路常常堵得象一根两头扎口 的香肠。而对于成都市的交通现状,自行车功不可没。 在成都,如果是上下班的高峰期漫步大街,在街中心看到的将是一条亦步亦 趋的钢铁长龙,而考虑到它滞缓的速度和一耸一停的行进节奏,与其说是长 龙,不如说是蚯蚓更适合些。充塞了这可怜蚯蚓肚腹的,不仅仅是愤懑的牢 骚,也有许多小蚂蚁在飞快地来回穿梭,这让无奈的蚯蚓不得不随时停下来 挠几下痒痒,小蚂蚁便飞快跑开去,蚯蚓便继续向前耸。 坦白地说,成都人,素来是不大守秩序的,这在马路上可以得到明确的验 证。自行车的小巧使它具备了灵活机动的特质,但也正是由于这个特质,整 条马路变成了自行车进退自如的舞台。机动车道往往转职为自行车的超车 道,或者,飞车道,不时杀出的勇者时常地让汽车司机满攥了一把冷汗,猛 踩上两脚刹车,再打开窗探头去泼出一大盆叫骂。自行车和机动车的摩擦由 来已久,汽车老瞧那些舍命抢道的自行车不顺眼,自行车也总拿那些横行霸 道的汽车当王八看,这个,咳咳,似乎是自行车理亏的时候居多。自行车理 应在慢车道上行驶,就算你腿力强健时速能蹬到40码,充其量只是一骑车的 猛男,怎么也算不上“快车”,自然也没有资格在快车道上衣袂飘飘。如果 说这样的“逾雷池”是因为成都市道路过于狭窄的缘故,那么,或许还情有 可恕,毕竟老跟在人家屁股后面慢慢溜达忒也浪费时间,只是很多时候习惯 化成自然,就算前面并没有几个人挡着掩着,轮子也情不自禁地向清晰的白 线外挪去,这就很有些造次了。 自行车对成都交通的困扰,不仅表现快慢车道的混淆上,更在每个岔路口体 现得分明。每逢红灯,自由勇敢的骑车人眼光每每便呈放射状,望见没有黄 衫飘动,没有绿影屹立,于是顶着红灯一哄而过。这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两 个领队带头,广大群众自发地响应,但大伙儿心有灵犀,不约而同地齐头并 进也算不得什么稀罕的事情。在众多习惯于成都式秩序的骑车人眼里,并看 不见什么红灯绿灯,只明白的有一盏黄灯,有黄衣义交员出没的地方,就安 分守己,没有义交员的地方,便纵横驰骋。我曾坐一个同事的桑塔纳开过十 字路口中央,忽然两位勇者撞破红灯疾驰而来,同事立刻将吃奶的劲贯注在 刹车片上,这才险险没有碰到他们。同事苦笑:“一个人,如果连死都不 怕,他还能再害怕些什么呢?”我也苦笑着应和:“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淋 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其实细论起来,我到底算是个骑车人,坐汽车仅仅是偶或的优越待遇,虽然 在这里大放厥词,但自我审视一番,在秩序上也不见得就清白干净。遇上交 通拥挤,我也会在快慢车道上来去飘忽;遇上没人维持秩序的红灯路口,我 也会随波逐流,追随自由勇敢的民众而去;不该这么做的道理我原是明白 的,那么为什么又要明知故犯呢?道理就在于“风气”两个字。自己骑在慢 车道上,一蹬三刹,慢得伤心,身边却有无数人小轱辘蹬得跟风火轮似的, 在快车道上昂然呼啸而过,我跟不跟?车停在路口的黄线后,静候着绿灯亮 起的一刻,然而看着身边无数人无视红灯的刺眼,一溜烟地昂然呼啸而过, 我跟不跟?这里的关键又在于“无数”两个字。发自内心地说,我素来是不 愿意闯红灯的,多停两分钟又有何妨?可是深挖细查,自己这一生闯过的红 灯却实在算不得少,这是为什么?逆潮流而动,犯了倔劲停在路口偏要等绿 灯亮了才走,这样的事我很做过几次,但自己却并不以为道德典范,身边的 车流如潮水般涌过,我如同洪流中一颗鹅卵石。就算是闭上眼睛不去看间或 有人向自己投来的好奇目光,不去想别人对这个楞站呆瓜种种奇妙的猜度, 往往也要挨上误伤,被撞得好几步趔趄,还要挨骂:“瓜娃子,瓜站到这儿 干啥子,好狗不挡路,走三!” 话虽这样说,却是刻薄夸张了点,其实成都市自行车交通的现状比起前几年 来,已经大为好转了。相比起滚滚不绝的闯红灯大军,每个路口一个交警的 力量何其微薄,很快就陷没在红灯战的汪洋大海之中,可是现在,闯吧,你 闯吧,一不小心眼前杏黄色的身影闪动,龙头上挨个小擒拿手,可对不住, 掏钱吧您啦。事实证明,罚款是规范社会行为行之有效的处理办法,对于钱 包尚不普遍充实的成都人来说,五块十块似乎还不可以等闲视之,于是在尽 职尽责的义交员管理下,自行车交通秩序渐渐有所好转。 和义交员同样神效的是95年开始的“罚站”制度,惩罚方式从物质升华为精 神,不管是一大老爷们玉树临风在路口,或者一大花姑娘婷婷玉立在街头, 手持一柄小黄旗迎风招展,这怎么瞧着也不是件光彩的事儿,说起来还忒丢 人。成都街头的黄旗手可算得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下提醒了一大票“吾爱 自由,吾尤爱面子”的先生小姐,钱可以视作草芥,面子一定要保持光鲜。 街头这些无精打采,垂头丧气,如丧考妣,表情严肃甚而悲苦的先驱的旗 手,不仅让自己以后深以为戒,更起到了杀鸡儆猴的巨大震慑力,谁愿意钉 那儿受着万道目光的洗礼呢?自行车的交通秩序于是颇有了两分起色。只是 颇为例外的,我也见过几个活蹦乱跳的黄旗手,精神抖擞地在路口指挥着交 通,行动矫捷,声音洪亮,眼睛闪闪发光,举手投足绝对的真理在握,认真 尽责的神情不带着一丝沮丧,反而过瘾得十分舒服,让我由衷地纳闷他们闯 这个红灯的动机,到底是无心,或然有意? 成都是一个高速发展中的城市,可惜的是我们在道路上并没有看到与城市发 展速度相应的高速建设,在可以预见的一段将来,这样的现状并不能得到多 大的改善,我们之中大多数人的代步工具还是只能依靠那两个小轱辘的飞 转,上班、下班、逛街、走家串户,我们稳坐在两个小轱辘上面来去自如。 能够买得起车或者搞到摩托车入城证的人毕竟是少数,成都市区的公交业发 展不错,但仍然远远不能满足成都人的交通需求,那么,剩下的人,在相当 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将不得不坚定地与两个小轱辘为伴,也将不得不承载小 轱辘带给我们的所有便捷与不便。这样的人构成了城市中的大多数,而这大 多数的人又构成了城市的中坚,于是成都也将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搭乘着两 个轮子奋力前进。 午睡的夜叉 Email:shywind@cmmail.com 个人BBS:http://wwwbbs.chinaren.com/bbs.php3?bname=user_shywind&clear=1 OICQ:423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