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蛰存诗话、词话、书话
读杨绛《洗澡》
在两个35℃大热天,看完了杨绛的《洗澡》。有些随看随生的意见,想写下来,做个
《读书笔记》,或曰《备忘录》,也不知该如何写法。生来不会写书评,我这些意见也不
是评论这本书,只好一条一条的记下来,算是我看过这本书的记录。
我已有好几年没有看完一整本创作小说了。常常是,抓起一本小说,看不到二三十
页,就碰到了“不辞而别”、“羞羞答答”、“尽力而为”这一类似通非通的成语或滥
调,我就把书丢下了。这本《洗澡》,自始至终,没有迫使我丢下,作者毕竟是钱钟书夫
人,自是语文高手。说来也可笑,语文纯洁,本来是读者对作者,或作者自己对他的作品
的最低要求。但在近十年来,却已成为最高要求,在一群三十岁左右的青年作家的作品
中,要找一本像《洗澡》那样语文流利纯洁的作品恐怕很不容易了。
《洗澡》给我的印象是半部《红楼梦》加上半部《儒林外史》。《红楼梦》的精神表
现在全书的对话中。一部小说中的对话部分,不是为故事展开服务,就是为塑造人物性格
服务。一部《红楼梦》中的许多对话,绝大部分都是为塑造人物性格服务的。没有这许多
对话,就没有一部《红楼梦》了。《洗澡》的作者,运用对话,与曹雪芹有异曲同工之
妙。每一个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都在对话中表现出来,一段也不能删掉。我看当今青
年作家的小说,一大段一大段的对话,既不补助故事的发展,又不表现人物的思想、感
情、性格。大多是喋喋不休的日常生活的流水帐。整段删去,也不会使故事有所缺损。由
于欣赏《洗澡》中的对话,不禁想起我看过的青年作家作品中的那些不起作用的对话,我
希望我们的青年作家要更多的注意作品中对话的作用和意义。
《儒林外史》的精神,不用解释,因为《洗澡》中的人物,也都是“儒林”中人。不
过最好的一段,许彦成、杜丽琳和姚宓的三角故事,都是吴敬梓写不出来的。这个三角关
系,写得非常高雅,对现代青年会有良好的教育作用。不过我又怀疑这是不是作者的理想
主义?是不是可以说,还有“发乎情,止于礼义”的儒家伦理观念?
《洗澡》全书分三部分,第三部分是主体,第一、三部分是为第三部分作铺垫的。可
是,我觉得第三部分写得太简了,特别是第一章,像一块压缩饼干,水份都挤干了。连许
彦成的检讨也只有三行文字表过,这使我大出意外。
此外,还有几个疑点:
一、我记得“思想改造”是在一九五二年,“三反”是在一九五三年,本书作者说
“思想改造”是“三反”运动中的事,恐怕错了。
二、作者说:许彦成和杜丽琳同在上海一个教会大学读外文系。据我所知,上海的教
会大学没有外文系。
三、第六十八页出现了一个“现当代组”。“现当代”这个名词,一九七八年以后才
产生。
四、第一三七页说:装书的纸箱,可以“叠扁了放在角落里”。这种纸箱,一九五二
年还没有。
五、第一九七页,许彦成的母亲得了“胃癌”。在一九五二年,还没有“胃癌”这个
词,只有“胃溃疡”、“胃出血”。
六、第二七三页,出现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在一九五八年反右时才
流行,一九五二年还没有。
一九八九年十月七日
------------------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诗话、词话、书话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