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鸟主巢
村头搭台唱大戏
赵彦峰
我们乡下有这样一个习俗,就是每个村几乎都有个古刹庙会。一逢会,便得请戏,请来
剧团,热闹闹地唱几天,一村人都觉得荣耀。这种风俗,究竟兴了多少年,谁也没有考
究过。
一到会期前,村人们便争相打听,请了哪个剧团,有没有好唱家,这种热情劲,远比谁
干了国家元首兴趣要大。请戏,往往是村干部为首,要是村干部不支持,乡人便会对干
部有意见:“这茬干部不中,连台戏都不敢请,啥干部呀。”听说,过去请戏是大户人
家的事,不过,打我记事起,请戏便是村干部们的事,这也是一种更新吧。实际上大多
的村干部也爱热闹,往往不会让村人失望。剧团定住,便要搭戏台,很少有固定的,常
常是选在村头开阔地里。这时,乡人们便会自告奋勇,不遗余力地帮忙,这种帮忙是自
愿的,村里连饭都不用管,至多让根烟。就这,干活的人往往比村里开群众会的人多。
戏台搭起了,乡人们便会奔走相告,呼朋叫友。老亲旧眷自然是放不过,信儿是早早捎
到,到时不来,能招惹得埋怨几天。
剧团来了,即使家里再忙,也要抽空去看几眼。搬个高凳(低凳是不能带的,坐得低,
看不清,往往干着急),瞅个就近的位置,竖着耳,大睁着眼,美滋滋地看,美滋滋地
听。弦子一响,入了戏,亲娘舅子打招呼也是不愿理的。我们孩娃们便得势,常瞅机会
找大人要几毛钱,这时候大人们是经不住缠的,往往很大方地掏出三两毛钱,于是,孩
娃们便一路小跑地买截甘蔗或瓜子,美美地吃。所以大人看戏,孩娃们热情度极高,常
常饭碗一丢,早早拎着凳子占位置,占的位置好了,常得到大人夸奖。
乡里人爱看古装戏,袍子一穿,靴子一蹬,嘿,那精神劲甭提。看苦戏,乡里人会跟着
掉泪;看喜戏,张着嘴傻看。逢到连台戏,一场唱不完,刹戏后,往往会凑一块互相探
究,这时候,有经验的便会说:“莫急,拿不住奸臣不刹戏,恶人早晚不会有好下场
的。”看到戏末真的杀了奸臣后,乡人便会说:“看看,是不是,杀了吧。刀斧手用刀
杀他太亏,叫我看,支个油锅,炸他龟孙。”看了《秦香莲》,回家便要教育孩娃,
“以后长大了可不能学陈世美,见了好看媳妇想换换,早晚要让黑老包铡你。”看了
《打金枝》,乡人便会说:“看看人家那亲戚,多通情达理,当着朝廷爷,照样一公二
直,那像现在有些亲戚,护短得很。”后来不知是谁说,《打金枝》有续集,郭瑗又打
金枝了,叫朝廷一恼给杀了。乡人一听说:“人呀,早晚得有个足尽,光想着一打就升
官,哪恁些美事。”
最美还是看夜戏,喝罢汤,胡乱一拾掇,门户一关,早早来到戏场,看个足戏,恐怕是
最便服的。有时候,戏没开场,乡人们也会耐不住寂寞,常会跑到戏台看演员化妆,看
完后回来会津津乐道:“唱戏的就是好,瞅人家那手,白嫩嫩的,那像咱。”
戏总要唱完,会期一完,剧团就要撤了,因为又到挨住邻村的会期了。这时候,乡人们
便会埋怨老天爷咋不变变天,下下雨,困住剧团不让走,唱他十天半月。
剧团走了,乡人的事便完了,撤了戏台子,坐在乡人堆里议论戏好戏坏。有戏瘾没过足
的,跑到邻村凑热闹。过完戏瘾的乡人往往端着碗说:“今年戏不赖,可没有那年吴小
船唱得好,吴小船唱那《三哭殿》,嘿,绝啦。”
通联:河南省汝州市汝州晚报社
赵彦峰
电话:0375—6891115
传呼:126—5195031
手机:13937547519
邮编:467500
电子信箱:rzzyf68@371.net
犀鸟文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