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比较文学者双边讨论会上的发言

女士们、先生们,
  请允许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热烈欢迎你们来参加“中美双边比较文学讨论会”。这个会议是我院的外国文学研究所和文学研究所协同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举办的。举行这样性质的讨论会在此地还是空前第一次。虽然通常说,事无大小总得有一次,但是这次会议对于将来中美比较文学学者继续对话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不妨自豪地说,我们不但开创了记录,而且也平凡地、不铺张地创造了历史。
  假如我们把艾略特的说话当真,那末中美文学之间有不同一般的亲切关系。艾略特差不多发给庞特一张专利证,说他“为我们的时代发明了中国诗歌”。中国文学一经“发明”之后,美国学者用他们特有的慧心和干劲,认真地、稳步地进行了“发现”中国文学的工作。我们这里的情况相仿佛。早期的中国翻译家和作家各出心载,“发明”了欧美文学,多年来我们的专业学者辛勤地从事于“发现”欧美文学。看起来,“发现”比“发明”艰苦、繁重得多。我这种说法也许流露出中国人的鄙塞,还保持古老看法,认为“发明”和“发现”两者可以截然区分。索绪尔的那句话:“观点创造事物”,已在西方被广泛接受,在阅读和阐释作品时,凭主观直觉来创造已是文学研究者的职责;“发明”和“发现”也就无甚差异而只能算多余的区别了。
  这个会议有双重目的:比较文学,同时也必然比较比较文学学者,就是说,对照美国学者研究比较文学的途径和中国对等学者研究比较文学的途径。因此,会议本身就可以作为社会人类学上所谓“文化多样”和“结构相对”的实例。英美人有句谚语:“剥掉猫皮,刮洗牛头有好多方法。”是否比较文学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呢?无论如何,学者们开会讨论文学问题不同于外交家们开会谈判,订立条约。在我们这种讨论里,全体同意不很要紧,而且似乎也不该那样要求。讨论者大可以和而不同,不必同声一致。“同声”很容易变为“单调”的同义词和婉曲话的。
  我一开头曾夸大说我们是历史创造者。近年来,神学家有关历史的宇宙末日论在英美文学批评里颇为时髦,“终了感”已成流行的文评术语。不过,我坚信今天在座各位所共有的是一种兴奋的“开始感”,想象里都浮现出接二连三这种双边讨论会的远景,参加的人会一次比一次多,讨论的范围会一次比一次广,一次更多比一次接近理想的会议--真诚的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