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陆羽 那家伦 只要想到茶能与人发生这么密切的关系,能够被历史封赠“茶圣”,陆羽是应该微笑的 了。 陆羽为孤儿或弃儿,多认不知他的生辰年月,死于804年。也有考他生于733年。自小流 浪在故乡复州竟陵(湖北天门)。以大自然为伴,使他一生留念大自然。孩时,竟陵的 僧人智积在水滨得到他。渐渐长大后,智积以易筮为他求算,得到蹇之渐,筮说:“鸿 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于是便陆为姓羽为名了,鸿渐成了字。他还一名疾字季疵, 这是后来自己取的? 陆羽少时就好学。聪明小儿还幽默好娱,受不了寺院的清规吧,便逃跑到优人圈中。后 来作成伶师。这期间他撰成了首部著作《谈笑万言》。他是唐朝天宝年间成为伶师的。 大概他认为个性还受拘束,便又一次不告而别,“遁去”,肃宗上元时(公元760年) 隐居苕溪(浙江西北部),自号桑芋翁,又称竟陵子,亦叫东岗子。自到这样,他才找 到了他人生归求,在大自然中生活得极富情趣,并结交了几位友情甚笃的好友,如女诗 人李秀兰、诗僧皎然等。他还时或出游,如到越州去拜访过隐居于该地的大词人张志 和。 张志和颇具陆羽风貌。他那首富盛名的词《渔歌子》肯定倾倒了陆羽:“西塞山前白鹭 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应是在芦前竹下,饮着青茗,他二人谈很是投机,以致张志和向陆羽说出那句名言。当 陆羽问:你常与谁往来?张志和答:“太虚为室,明月为烛,与四海诸公共处,来尝少 别也,何有往来”?以宇宙为屋,以明月为烛,与四海各位先生共居一室,不曾分别, 又怎谈得上往来? 求取淡泊又很诙谐的陆羽生活得适性极了,以致给官都不当。唐政府曾下诏征封他为太 子文学,徒太寺太祝,这是著书为事的官,是否相当于现今国家一级作家?然而,被他 拒绝。 在大自然中喝茶与在衙门里喝茶自不一样。他青茶不绝,杜门著书。时或也独行山野溪 畔,诵诗高兴时击木作拍,有时直到月亮升起天色已黑,兴仍不尽,方恸哭而归。这是 灵与肉都与大自然尽融后的一种诗情的迸发吧? 陆羽与官僚人等是格格不入的。这可以从唐封演《封氏闻见记》一书的略略几句描述中 看出:“御史大夫李秀卿宣慰江南,时茶饮初盛行。陆羽来见,衣野服,随茶具而入; 既坐,手自煮茶,口通茶名,区分指点。李公心鄙之。茶罢,李公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 煮茶博士”。据考,茶坊职工被称“茶博士”便源于此。“陆羽来见”,想非“求见”, 这与人物性格不合,是“邀见”,应邀来指点茶仪。“李公心鄙之”倒活活道出李大人 官僚状,而“衣野服”的陆羽也是他未把大人放在眼下。他故意野服而入吧? 经年饮茶吟诗于野的陆羽,也已经年撰著,终于公元8世纪中叶,将年累在茶道方面的 研究成果与体验,写成《茶经》一书。具体成书时间在唐大历年间(766——799)。 书3卷,分源、具、造、器、煮、饮、事、出、略、图等10门类,系统叙述茶叶的产地、 生长、特性、采摘及其工具、加工、储藏、饮用器皿、煮泡方法、性味品尝等等。茶需 品,品才仪。陆羽将喝茶升为品仪,茶事便出礼了。可贵是书中大量总括性引用唐中期 前论茶文献,成为世界上、也是中国首部茶叶与茶道专著。它启发了一门学问,后世茶 书相援而出,至今浩达千余部吧。这本书版本颇丰,有“百川学海”、“说郛”、“格 致丛书”、“茶书全集”等版本,日本等也有刻本。古时茶坊将陆羽奉为茶神茶圣,还 有供其像的。不过穿上官服的陆羽,就不是着“野服”的真陆羽了。 (地址:中国云南大理市下关人民南路140号 671000 (电话:0872—2169358)

    犀鸟文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