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新作品集
城市文化空间与演唱会展示的审美意义--关于城市大众文化的思考
济南 李华新
流行、性感、时尚、出位、酷、拌嫩 ...... 忘情的欢呼直到散场终结,然后
是彼此的相拥,然后是没有顾忌的做爱,以情感的风暴与激情进入两人的世界,突
围都市演唱会的发端和结束的精彩延续。而翌日矫情的媒体便说一场高品位的演唱
会其实很盛典很煽情很火暴,但是它被凉爽的秋雨淋湿了一下,也许这时那些参加
了演唱会的人们所不能想到的都市的上空,因为这场演唱会的缘故,让人想到了关
于城市文化和它的审美意义。
前不久,一场精心构思准备的张信哲演唱会终于在众多歌谜的祁盼中如期举行,
对这场演唱会反映的收集是在第二天早上去到附近粮店买油条时,听两个炸油
条的中年妇女的议论中得知的,本来以为收集演唱会的反映要在一个非常正式的场
合开始,并且是要进行一番采访准备的,没有想到这个信息的反馈是如此的容易,
显得一点悬念也没有。演唱会作为都市大众文化的载体,成为这个城市街头巷议的
话题,这就不得不让人思考,城市我们真的需要这样的演唱会吗?这样的演唱会要
是多的话,就会使城市的文化品位得到提高吗?
两位女人在有心无心得炸自己的油条,看看铁筐里的油条有不少已经炸过变焦
的油条,就能感到这两位母亲对自己的孩子能够去这样的演唱会,没有什么异议,
而在一定程度上,好像是自己的生活水准和欣赏层次较高的一种表现。但是,和以
往相同的是在这个省城,对于自己出钱购买演唱会票的事情依然很少。票是别人给
的,赠票几乎成了济南的品位和层次的一种表现。而紧跟其后的则是人们在赠票背
后,赠票人的无奈和受票人的消遣。而真正自己花钱买票的并不是很多,城市的消
费水平其实并不特别需要这样的演唱会。而是当我们开始对演唱会关注时,一些社
会人文工作者会从中发现一些社会意义的问题。
济南的演唱会今年以来开始逐渐升温,有人把这一现象作为城市文化现象来分
析,好像城市有了这许多的演唱会就使得城市品位和城市的文化含量提高了,真是
如此吗?
在张信哲演唱会之前曾与不少准备去看的年轻人交谈,他们这样表达了自己的
感觉,要是说自己是如何的喜欢张信哲的歌说不上,如果要是自己掏钱来看这场演
唱会也未必,要是说自己不来看演唱会就会失去什么也不会。而当有人要请自己的
话,只要是不掏钱,过一把这样的瘾也不拒绝。这大概代表了部分年轻人的想法,
当然也有个别的极端的例子。
演唱会真得值得一看,或是看不看无所谓呢?就像那些第一次进京的老、少、
边区的优秀教师,在看到了为他们准备的丰盛饭菜不敢下箸时的那种感觉一样;都
市人如果不考虑什么一次演唱会最低和最贵的票价之间体现的是一种生活档次、消
费的水平时,是否能够唤起一种忧患意识与感觉呢?问过一些观看演唱会的年轻人
他们说,管这个干什么?是不是说当我们在花几百元去看一场演唱会时,我们一定
要想还有什么老、少、边问题呢?是不是一定要让年轻人和我们一样要活得沉重点
呢?
也许就是因为这么多的演唱会助长了城市的浮躁,使得城市在一种虚假的氛围
中,引导了所谓的消费品位,并贴上了“大众文化”的标签。但不管怎么说各种名
目、各种类型,不同风格的演唱会,依然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与渠道,成为都市年
轻人青春驿动的表达和感觉。因而,有人对现在的城市文化现象进行了这样的分析
后认为,城市文化的制造和品位的引导,对于我们这个城市的年轻人来说,无法和
整个城市文化的审美倾向相分离,而实际上城市文化对于另类文化的展示和“大众
文化”的定位需要一个理性的分析。近日孟繁华教授在一篇题为<<当下中国当众文
化的“两种时间”>>一文中对当前的文化现象进行了比较理性的分析。这两种文化
在孟繁华看来,其实是两种虚假的文化时间,一种是过去的文化时间,它以怀旧文
化作为表征;一种是当下的文化时间,它以白领趣味作为表征。我们现在所要讨论
的都市文化,是和怀旧文化不同的一种文化现象,在这种意义上所具体存在的文化
现象,在孟繁华教授看来是和90年代的从<<渴望>>开始的红色经典文化有关,而
现在这种红色的经典文化已经被我们赋予了较多的政治教化的功能,则在一定意义
上是较多的倾向于“主旋律的作品”,比如今年最具轰动效应的张平的<<抉择>>和
根据小说改编拍摄的电影<<生死抉择>>。当我们对这部具有深刻思想内容的影片进
行市场分析时我们依然会发现,几乎现今所有的影视剧或最畅销的书籍,无一例外
的要涉及到市场化的运作问题,而让红色的经典进入消费的领域,也就再一次的显
示了作为主流文化的有意启动和教科书意义的存在价值。
现在亟待认识和解决的一个问题,都市文化作为城市人文空间的理性精神和演
唱会之间的矛盾,以及由浮躁的媒体鼓蚤和浮躁的都市人的内心渴望和冲动交织起
来感觉,就像打破了勾兑比例的酱香型的白酒,嗜饮者关心的只是有酒的日子,而
不是形式与包装及其内在的品质,都市文化就在这种环境中步入误区,我们该如何
面对城市文化另类现象,而导致的所谓的城市文化档次,既如何看待都市文化的审
美问题。就成为我们评判城市生存空间的变化和作为审视大众文化的基点和平面,
孰不知文化概念的引入和网络文化的冲击已经使得都市文化开始转变,都市的大众
文化已经在获得了一个新的展现平台之后,对于传统文化的冲击作用已经呈现无不
渗透的状态。文化的防火墙已经无法阻止越来越多的多元文化的进入。文化已经进
入全接触时代,文化已经出现了触模的发展状态。我们的都市生活的电视剧大多以
白领社会的生活作为描摹生活的脚本,展示城市文化的生活档次和生活习俗,使得
我们的城市人以为这就是我们未来城市的摹本。城市丽人的生活、选美、时装模特、
美容美发以及所有能够展示当代生活方式的东西,都可以在影视剧中找到踪影。而
一些什么新潮、异类的装饰和打扮也以不同与西方的嬉皮、雅皮的方式出现在都市
生活中,而在上述的白领生活让人们开始欣赏和玩味的时候,城市的行为艺术的出
现和不择手段的炒作,使得人们对这种白领的趣味开始产生怀疑,铺天盖地的隐私
与偷窥别人的私生活的写实、写真作品风靡一时成为一种时尚,而作为城市歌曲的
流行也已经不在具有80时代的校园歌曲的那种思念和清纯的情怀。为了发泄都市
人旺盛的情绪,有人选择了足球;而更多的人寄情于流行音乐和港台歌曲。思想和
内在的蕴意开始让位于某种情绪,或是仅仅是为了表达某种心絮的东西。于是,在
显示了一种身份和生活方式的炫耀之后,父辈生活的艰辛和为了维持家庭生计的良
苦用心,在自己的子女这儿却成了游戏、迪厅、旅游与时尚的东西,都市演唱会好
像是一个万般变化的界面展示文化的大众和大众的文化。在这个空间城市的少男少
女成了最为活跃的一族,文化的内涵在他们身边已经悄悄流逝,而余下的只是一种
躁动和浮躁的心情与心态。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意识到,如果仅凭这种所谓
的文化冲击要想重建道德和理想信念的社会,会显得有些无奈。因为,媒体对这些
文化现象的兴趣远远超过了社会主题思想的节目制作与播出力度,因为所谓的社会
化运作已经使得媒体在两难中开始了艰难的跋涉。
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大众文化的展示最具震撼力的则是收拢都市青年的视野的演
唱会和足球,而更情绪化的东西和易于浸洇的东西当属人气旺、票房收入高的演唱
会。演唱会风格的多样化,从麦当娜在大庭广众下的台上的自慰的手淫之虐到近日
的惠特妮的吸毒昏到在演出场地;从张国荣的女性装束到都市女孩对刘德华的狂吻
不止到张信哲笨拙的舞姿和身着热裤的辣妹伴舞声光交互的冲击力,终于叩开都市
文化多元的门扉,使得城市生存空间所能够给予城市的多元化,同时也要面对城市
的这种与躁动、不安、理想却失、信念的迷失等等独有的城市文化环境,城市所提
供给我们的有多种方式来完成内心的渴望和这种渴望的实现。演唱会提供了这种发
泄的方式,而且也有不少的人以为这种方式已经是和国际惯例接轨了,比如舍宾、
攀岩、蹦极等等凡是现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运动方式,大概都可以在我们这个国度
能寻找到踪迹。当我们的城市在不断地发出轿车要进行家庭的号召时,我们其实不
明白我们的城市的人均拥有的公路里程和停车泊位的尴尬,已经到了非常窘迫的境
地。而当我们同样面对城市出租车的每车次的0.5元的增加费用来面对汽油涨价的
风波时,我们也许不知道目前车轮子上的美国现在他们普通的工薪阶层,每月用在
汽油上所需要支付的费用仅仅是20分之一,大概是200美元左右。这个数字也
使得我们的城市工薪族在圆自己的轿车梦时,难免不考虑自己的收入水平。因此当
我们在度过了“黄金旅游周的一声叹息”后。我们发现这接踵而至的演唱会,也的
确让人感到了济南对于演唱会的狂热背后--这种演唱文化展示所能提供的也仅仅
是一种对于欲望的满足,而不会是也不能是什么都市文化的号召与作用。
在如何为城市文化定位和如何看待城市演唱会的文化审美意义问题上,也的确
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也有人撰文以为这种文化就是济南启动文化市场的有效的手
段,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大众文化不是审美的领域,它所具有的娱乐特征。
决定了它的消费功能”这种解释是让人信服的。也的确如此,济南的这几场演唱会
如王菲的、刘德华的和今后要开的崔健的摇滚音乐会,几乎全是商业性的演出。这
样的演唱会究竟能够给传统的济南文化带来多少文化的信息,或是这样的演唱会会
给济南的年轻一代带来多少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改变或提升,这几乎不是由演唱会的
主办者来回答的问题。可以说所有这样的演唱会,因为太多的商业色彩和太多的操
作痕迹,已经不断地有这样的文化符号的出现,也就把城市文化理念中的审美功能
淡化了,而这种文化本身所具有的那种喧嚣、驿动和心灵梦呓般的乞求,在无法回
归自己精神家园(其实,有些城市的年轻人精神家园根本不曾建立过)的时候,就
以为世界本来的样子现在已经出现在我们面前了,就会感到这种欲望的满足,只要
它的包装是精彩的,文化表象的存在是绚丽的,思想的感觉也一定随着升华到一个
新的层次。
实际上,我们在对这些文化接受时,我们就可以感觉到这样的问题,就是我们
现在通过这种演唱会,抑或在一些中心城市走穴的文艺团体的歌舞演出所接受的文
化的东西并不多,因为文化要进入内心时,人们一定要反思,而文化的消遣就是很
轻松的话题。也因为作为大众文化,或是一些宣扬什么色情和品质低下的文化时尚
的东西(有的根本无法归为文化的范畴),是无法与文化相提并论的。“因为当下
两种文化时间(过去的与现实的文化时间)所导致的简单化和庸俗化,对大众文化
的健康发展是有害无益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感到无奈,同样在我们开始对大
众文化进行炒作时,关乎市场的有效需求时,我们还必须这样做,因为文化一旦走
向市场,就要遵循市场法则。大众文化其实是和商业利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见过
不少的文化掮客,不少的文化市场的组织者他们在一开始市场行为时,首先想到的
是商业回报,其次才是能否让这些节目过关、然后是给参与者多大的红利等等。思
想和道德情操的东西在和金钱相抗衡时,就显得非常弱小、脆弱。
俄罗斯的M1电视频道已经开始用脱衣的方式吸引观众,T 型台上的时装模特离
裸体模特仅仅还有1公分的距离,而最优秀的芬兰小提琴手兼演员琳达. 兰佩纽斯
在主持当地的一个及其出位的电视节目时竞会一丝不挂的采访当地的保守派议员,
而今年4月到了美国大开眼界的台湾大学财经系的大学生叶倩仪在向<<阁楼>>杂志
自荐了自己的身材和身份之后,<<阁楼>>杂志也因为她是第一个学历最高,而又要
求拍全裸照片的女大学生便以极高的价格成交......而至于在今年秋季一位当地的
文化局长对他所属地区裸体舞蹈的默认,等等这种已经不存在什么文化概念的举动,
更是大都打着大众文化的旗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不“恍然大悟”吗?!
声色光电技术的运用。美伦美奂与都市遍及的治疗性病的广告和夫妻性生活用
品,以及网络上的性知识普及和性高潮与性技巧的内容,一同构成了城市文化的亚
文化倾向,而那些极具挑逗意味的各种演唱会的演员出位的举止,所透露的文化信
号,已经让大众文化出现了本质的变化,越优秀的演员有绯闻越有号召力和票房价
值,越煽情的演出才越有劲越爽。城市文化的审美倾向如果是交给演唱会来展示或
许是期待也要连自己的眼镜也要跌......
那么通过都市都市演唱会的泛滥和一些人的不遗余力的策划和操作,本身的作
用在除了商业运作之外,这个当代都市梦何以有发展的根基呢?
有人这样分析了大众文化的兴起,一是社会生活的商品化,市场已经不仅是商
品的集散和交换,而且文化的各种形态也是可以通过市场进行交换的,二是先进的
技术手段为展示新兴的文化现象提供了物质保证;三是当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崇拜偶
象,人们无法消解一个没有个性中心的社会,而满足个性主题需要就显得愈发重要。
在这种情感趋势下都市人发现他们这一代人,其实是已经失去了精神家园或是没有
家园可以寄托情感的一代,渴望回归,而现实生活又无法让这种回归得以实现,于
是就要创造这种神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众文化完全是当代人个性化的生活
的情绪化反映。大众文化并没有把这种情感的寄托置放在家园中,而是用一种虚假
的方式,创造这种都市的神话。肖鹰先生在他的“形像与存在--审美时代的文化”
一书中就对这一问题给予了深刻的分析,他说道“如果说传统神话, 即乡村(家
园)神话是一种命运神话,那么现代神话,即都市文化就是一种情感的文化。正如
人们在传统文化中渴望天神保佑自己有一个好的命运一样,现代神话渴望回归自己
的情感家园。大众文化就是这种渴望的表达和虚假的满足,它是这种情感神话的日
常祈祷和礼拜,是一种以艺术为形式的仪式。”我想这话说得是有道理的,就像我
们这一代人往往把我们过去年代的知青生活作为回顾的情感依托一样,在那个需要
情感寄托,或是需要父辈祖籍家园寻找的时候,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不能去发现家
园对一个人一生情感的慰籍,于是我们便特别的希望当我们到了不惑或是已尽知天
命之年的时候,让过去和乡村有许多联系的情感越发清晰起来,而现在的年轻人他
们天生的没有这种祖籍的回忆,于是在他们所有的记忆里,能够让情感发生回忆情
绪的只能寄情于都市的文化。
如果我们再对这一问题作一深刻地分析我们同样会发现,城市大众文化为什么
比乡村文化会更脆弱会跟更不值一袭。大众文化作为纯粹情感的替代物,它已经生
长在都市的纯粹情感的世界中,过去的乡情、恋情和亲情所构成的乡村文化已经不
好再在城市中寻找到它的踪影,而那些从农村中出走的年轻人也想摆脱或是稀释乡
村的情感,在这种情况下遥远的描绘和现实的功利色彩,让都市文化只能在自己的
恋情中展开。于是大众文化也只能在情感的领地发泄自己的压抑,而性的冲动又往
往作为都市神话和情感的渠道,企图得到社会的认可。于是城市的演唱会就有了或
是说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和场合,就像都市的足球,人们并不是都对足球有多少爱好,
或是生活中无法离开足球,而是足球提供了可以一种尽情发泄的方式,而人们并不
是非要通过足球来发现都市文化的真谛。
从这个意义上来分析都市的连篇累牍的演唱会,人们就会发现都市文化的真正
意义的展现其实目前并不具备,因为作为替代物的都市文化,人们选择的多元化同
时也表现在短暂的忘情和持续的造情上,这或许属于都市的等待,也表现在演唱会
的期望值和过后的肤浅记忆上。都市的文化与之伴生的还有文化的广告性,在这种
氛围中能成长和发展文化真实的含义吗?就像有为之士所指出的那样,都市的期刊
杂志不应当承担广告的责任和一定要通过“以刊养刊”的方式来体现文化的相对独
立一样。都市文化的大众化只要是有广告渗透,就一定会被广告的需求所左右,而
几乎都市 的广告人都会把所谓的演唱会作为一个全方位多维广告层面来对待, 而
决不会不迎合广告和广告商的要求。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都市的大众文化其实就是
广告文化。“也就是为了商业利润,大众文化不仅要一般地迎合和满足大众市场的
需要,而且刺激和挑逗大众对文化产品的需要。用虚假承诺挑逗大众欲望,是广告
文化的特征,同时也是大众文化的特征。在市场原则的支配下,大众文化风行一种
商业实用主义为基础的文化折衷主义立场。这种立场的目标和与其说在于文化成就
的积累和发展,不如说是文化产品的超需要的生产和消费。在这种超需要生产和消
费中,大众文化产品不仅变成商业产品,而且必然只能是商业产品。”
一个演唱会让我们联想到了许多,也许有人说不就是一场演唱会吗?何以至此,
也许从这个意义和倾向中,人们就会逐渐地被这种文化现象所消解,因为至少有一
个最现实不过的例子是,几乎所有的偶象在给了追星族的躁热之后,人们期望的心
灵走向中几乎无一例外的是向金钱流动。
有家媒体的节目主持人在一场演唱会之后,很自得地把自己的文化理念通过自
己的理解向人们表达自己的感受,那就是继续期望下一场演唱会,孰不知就是在这
样的一种文化期待中,就是在这种歌星给予了崇拜者并不廉价的期待和人们付出了
真情的等待之后,演唱会的组织者或歌星本人正在窃喜自己本场演出的含金量,而
这时的观众也因为片刻的满足而实现了彼此交换的欲望。
“这种欲望把当代人带入形像以大众文化方式表演的众声喧哗的虚假存在的市
场喜剧中。”如果城市空间有太多的这样的并不廉价,但是确是思想廉价的展示空
间的时候,我们会说今天的精神家园其实就是存在于市场中的,我们的日常生活包
括具有反省意义的心灵渴求,都在这两种文化时间中存在并继续时,我们在这个并
非审美的领域的一切将会使人们的精神品质,不在对心灵进行陶冶,而是在消费功
能的作用下游戏与娱乐。
济南市广播电视局 李华新
犀鸟文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