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新作品集

    媒体是你制造了浮躁?

    李华新 作为一个在媒体工作的从业人员,本来是不应该写这样的文章的,因为为了每 天的生活,必须在这种环境中工作,而且现在也不是一个玩深沉的年代。媒体你制 造了浮躁,或是说由于你的原因扩张了这种浮躁。媒体的浮躁不是因为媒体的从业 人员非要这样做的,而是它本身的存在就把这种浮躁带给了社会,而社会处在转型 期,它不会以太多的理性来为自己寻找更好的理由,为自己的深沉寻找一个参照。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这种浮躁。比如说现在的点歌你可以仔细地分析一下 真正需要这种方式的会有多少。 一天和一位在一家城市电台工作的女孩谈起此事,她说,她早已过了要在电台 点歌的年龄,而且她现在也特别的讨厌她的男朋友,用这种方式来披露她们之间的 关系。爱情本来是神圣的,如果是用这样的方式来披露爱情的话,就把这种完全属 于私人感情公布给众人,其实,她所喜欢的是另外的一种情调,比如找一家有情调 的茶社,两个人静静地呆在哪儿,可以让工作人员选好背景音乐,然后就在这样的 气氛开始爱情的对话,然后.....一切都顺其自然的发生或是不发生什么事情。 然而当我们面对这一切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现在的男孩子不像过去那样勇敢 了,雌性化的倾向成为男子们的温柔解释,而那些要读懂女孩的书籍,又在推波助 澜。使得不少的男孩变得多愁而善感。 一位小伙子的女友,因为患了阑尾炎要做一个小小的手术,其实这个男孩是完 全,用另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她的关切的,但是其它的形式好像都不好使,于是 他就选择了点歌,让一首歌曲传递了他的思念。 一位小姑娘,这是一位好生气的小姑娘,她为了要表达她的心情,在同学们又 来看她帮她复习功课的时候,给电台打来电话,要求点播一首歌曲,仅仅是为了对 同学们的答谢,她说,她不希望把一种感激弄得那么神秘,把它表达完就算了。 而那些快要毕业的男生也在用同样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同学几年的心情, 当然 这些都没有什么不好,但是总是让人感到在我们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强调路线斗 争、阶级斗争、思想改造什么一些具有极端色彩的问题后,我们的下一代几乎已经 把父辈的锋芒都消失殆尽。 人们都变得市侩而功利,就像现在的样子,在表达自己感激心情的时候,也一 定要让对方知道,至于这种感情能维持多久,那就不是现在要关心的事情了。 至于那些娱乐节目那些什么总动员、大舞台什么的,那些以作秀的形式出现的 节目,或是速配爱情、速配情侣等等,让人们感到了媒体的生活化,也让人感到了 媒体其实已经不仅仅是庄重的,同时也是轻松和世俗化的。 而至于那些广告,那些极尽挑逗为能事的广告,那些以女性为最基本的素材和 表达方式的广告,不是在打性的擦边球,就是让女性的诱惑终止在不得不终止的边 缘。 面对这样的生存环境,面对这样的充满了挑逗意味的氛围,以及那些专门以描 写什么影星、歌星的绯闻报道为能事的,都大大扩大了这种复杂的心态。 那天恰好是父亲节,几乎这是女儿对自己的父亲表达那份纯真感到的日子,而 且这些女儿们几乎毫无例外地说,希望她们的父亲能原谅自己的任性和不懂事,她 今后一定要做一个听话的乖乖女什么的。而只有一位小伙子的话,(大约在30多 个献给自己父亲的祝福中的仅此一例)是说得最真诚的,他希望父亲能够理解自 己,他自己知道,父亲是为自己好,他也知道是他真的是辜负了父亲,而现在从感 情的角度来讲是来得及的,但是从学业上来说,已经有些晚矣,因为高考在即。但 是不管怎么说,他都希望父亲能有一个好心情,其实他也知道父亲是不会有好心情 的,因为他的学习绩一直不理想...... 如果说媒体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机会也是不错的,但是日子长了,就会发现这些 个节目几乎只是为了某一部分人办的,因为打来电话的就是那几个人,而在社会公 众舆论的心目中,并没有任何的作用。而只是使那种不能安份的心理释放,有了一 种大众传播的机会。 其实,媒体是严肃的,媒体总是要使自己完成一点教化的作用和功能,如果媒 体失去了这一点,而只是简单的挑逗和逗乐,那么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和我们的舆 论功能是不是有失之偏颇之处呢? 有许多性爱的故事,有需多公开的或是隐曲的性意识的东西搀杂期间,有许多 暴露隐私的秘密,当然往往是用化名的形式处理过了。当然社会上,有不少的妓女 和嫖客以及那些畸型的性欲的东西,但是着毕竟不时我们这个社会的主流..... 那 些东西在过去都为报刊和媒体所不耻的东西,今天在人们稍微松懈的时候,就会占 据了某个版面。而这些往往以法制的角度、法律宣传的形式出现,因此它就更具有 了让人迷惑的成分。这些是不是也说明了某些人内心深处也有需要洗涤和清理的东 西呢? 从电台的DJ到电视台的脱口秀,从综艺节目到公开展示自己的恋情;从各种各 样的实话实说到各色嘉宾的频频光顾各种直播节目;从主持人的刻意模仿港台艺员 的说话语气和神态,到不惜糟蹋自己的家人或是自己的隐情..... 这些都让人感到 了这个时代的浮躁和不得不面对的躁杂。 大概就是在日甚一日的深化中,媒体的庄重被越来越商业化的氛围所取代;媒 体的可信度被嬉笑怒骂皆成节目的非主题性轻松所消磨。但是,这就是大众化吗? 这就是大众文化吗?回答显然是否定的。因为对这些甚至大众也不认可。这就是接 近了生活和百姓吗? 虽说媒体的再现不是艺术的再现,但是媒体的发布依旧是有严肃和对社会负责 的精神....... 而现在这些似乎在慢慢地失去自我--失去媒体的自我,因为媒体 太需要观众的收视率、收听率、读者群了。所有这些的指数都是为了达到广告的目 的。因为媒体需要生存,生存就需要面向社会的需求,有人说读者爱看什么我们就 如何,听众爱听什么就如何什么吗? 这是一种莫大的悲哀,这是一种精神的缺失,思想在与金钱的对峙和败北之 后,媒体的崇高好像再行建立的时候,可能会花费更大和更多的时间。 往深处说,话题就会沉重起来,至少媒体不要再做浮躁的推波助澜的事情了。 谁对浮躁负责仅仅用转型期来笼统的解释一下就过去了,但是,思想和信念的 建立又会是一种什么情景呢?我们所需要的仅仅是一种物质的享受或是不去管什么 精神不精神的,我们的思想都是成为被盐制的酱菜了,当我们需要的时候我们就洗 去盐渍就成,思想就一定是新鲜和充满了活力的。 浮燥的作为和想法,不应该属于媒体,美好的情操、丰富的思想内涵依旧是我 们在这个时代需要和呼唤的,而理想永远在心灵的高处注释着我们。 媒体还是要自己先冷静下来。 因为浮躁就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具体表现,而在这个时候思想是不能生长的,理 想的花也会枯萎。 济南 李华新 邮编:250014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