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友投稿:李 臻
1. 永远的母爱
2. 灵魂之轨迹
3. 人生的真实
4. 生活的艺术
------------------------------------------------------------------
一、永远的母爱
(外八则)
1、 最后的母爱
大雪飘了四天四夜,埋没了乡村的小路。柏油公路上积着被拧散轧实的积
雪,结成了冰冻。汽车蜗牛般地爬行。
乡下的家距县城郊外的火葬厂约有40公里。我雇灵车送母亲去火化,来回
路上费了八个小时。从火葬厂出来,我捧着漆黑的骨灰盒,里面装着母亲刚出
炉的骨灰。骨灰盒上披着一块方方正正的红绸缎。按习俗,骨灰只能由孝子一
路捧着,不能放在车子上面。灵车是从乡里民政部门租来的,破旧不堪,四面
透风,如冰窟般冷。我的堂兄弟们,不时用嘴哈着冻僵了的手,或不停地搓着
手。而我的双手,却暖暖的。骨灰里持续地传递热量给我。我调动每一根神
经,感受着母亲最后的爱。稍有闪失,就会辜负和错过母亲最后的爱。母爱,
只能出现在我梦中。
半个小时过后,母亲的骨灰冷却了。灵车在路上爬行, 我们才走了5 公
里。我诅咒寒冷,诅咒装作圣洁的雪花,它们把母亲最后的母爱生生剥夺。我
想让灵车停下来,冲出去和它们搏斗。
2、 遗像
母亲生前没有留下一张照片,遗像从身份证上拓下的。母亲去世前几天,
堂兄到镇子上请画师摹下来,用去30元钱。遗像约十四、五英寸,长方形,标
准的大头像,母亲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身份证上的照片,十四年前拍的,母
亲那时三十多岁,年轻而有活力。
母亲没留下真正的一张照片,每想此处,我异常地内疚。我城里家中有一
部傻瓜机。母亲检查出癌症后,她不让我们为她照相了。
母亲是爱看热闹的乡村妇女。为她送葬的那天,我双手捧着骨灰盒,母亲
的遗像挂在我的脖子上面;亲戚朋友们跟着,唢呐队卖劲地吹吹打打,颇有些
热闹。母亲对红白喜丧之类的事情感兴趣。母亲遗像上,她脸上透出一丝笑
意。母亲啊,你是不是笑着看着自己的葬礼?
3、 清明节
母亲的坟上长满了野草。我手植一棵小洋槐树,吐着了嫩黄的叶子,极像
心脏。小洋槐树上挂满了串串的白花,能闻到淡淡的清香。洋槐树在乡下,也
叫救命树,遇到饥荒年景,乡下人吃它的叶子,它的白花,它的树皮也能吃。
我吃过母亲用洋槐树叶、花做成的菜饭、菜饼,能吃出丝丝的甜味。春天,我
常买蜂蜜。我只买洋槐蜜。养蜂卖蜜人骗不了我,我太熟悉洋槐花的甜味。
野草丛中撒落着五彩缤纷的野花,也使得我母亲的坟墓充满着春天的气
息。花是有灵魂的小精灵,有了它们,母亲不会太寂寞。既而,我突发奇想,
这些有生命的小精灵,可是我母亲的生命的延伸?
4、 孙子
又是一个春天。我带三周岁的儿子到母亲的坟墓去。孩子不懂事,在母亲
的坟上乱爬,弄得一身草汁和泥巴,并摘那些野花。我让他老实点,他不听。
我打了他的屁股。他撒起泼来。我正色地对孩子说,别闹了,别吵醒了奶奶。
儿子听了,左右前后瞧了瞧,问我,“爸爸,奶奶呢?”我说:“奶奶就睡在
这里面。”孩子说:“我们叫醒她,她买八宝粥给牛牛吃!”(儿子乳名牛
牛)。儿子说后,他双脚乱跺母亲的坟墓。
我默默地看着这一切。随后,我领着儿子回家了。儿子还问我,奶奶还不
起来呢?
母亲生前没看到孙子辈,这是一件无法补救的憾事。没有奶奶的孩子也是
一件遗憾的事情。儿子对他的姥姥为奶奶。有一次,儿子的二舅妈对他说:
“牛牛,你自己奶奶呢?”孩子愣了半天,也不知他二舅妈话意思。当时,我
觉得儿子的二舅妈是世界上最恶毒的女人。
5、 没妈唠叨了
岳父的母亲去世了。她死已八十三岁,属能死得着的年龄了。人过八十而
死,属喜丧,丧事作喜事办。六十岁的岳父还是伤心地捶胸跺脚,哭说,他没
有妈妈疼了。岳父以前经常惹他母亲伤神劳心。她对岳父,像对小孩子一样,
天气乍寒乍暖了,增减衣服,她要为他操心,洗澡换洗衣服,她也要为岳父操
心。岳父烦,没有好生气地说,我六十岁人,少你烦心,你自己照顾好自己
吧!岳父的母亲,气得眼睛瞪得大大的,发狠以后不再管他的事情了。时间不
长,她依旧那样。
我也曾为母亲唠叨而嫌恶过。我不耐烦地说,你少说些话,少操些心。母
亲死后,没有人在我耳边唠叨了。
现在想想,那些唠叨多让人温馨和亲切啊!世界上只有母亲才会不厌其烦
地,一如既几十年对儿女们唠叨上
一辈子。
6、 遗言
母亲死前对我也几句临终前的交代。
她很坚强,没流一滴泪,说,你小真子(我的乳名),你进了城,是国家
人。你爸爸身体不好,脾气倔得像头驴。你对你爸我不说什么,你要多劝你媳
妇,少惹你爸爸生气。你在南京上学。你爸为了多挣钱,在砖瓦厂打短工,累
得咯血。他要我不告诉你!将来,他一个人,你们不孝顺他,你爸觉得亏心
啊!母亲沉静了,接着说,你妹妹,她不识字,心眼实,将来找个实在的人家
嫁过去。她日子要是过得不好,你可帮帮她,说千万,她是你胞妹。我听得失
声痛哭。母亲劝我,不要太伤心了,该花的钱也花了,你做儿子的心孙也尽到
了。清明节,你要有空到我坟上看看,烧点纸钱,说些事情说给我听听。
母亲沉默了片刻,说,你们有了孩子。要记住,可别摔坏了。城里全是水
泥地面,摔一下就不得了。
7、 死亡的认识
没有经历过亲人死亡或没有面临死亡边缘的人,对死亡的认识也是抽象
的,肤浅的。
我眼睁睁瞧着死神一步步把我母亲抢走了。生命之光渐渐被吹灭,对生的
渴求,对死的恐惧,震撼着我的灵魂。死亡让死者的解脱,又深化了生者的心
痛。
有时我认为,母亲出了趟远门了。有事耽搁,迟迟没有回来。一天,她会
推开家门,脸上荡漾着着回家的幸福,讲述她的旅途中的趣事。有时,我会对
母亲生时的存在产生了怀疑。母亲像一个浮在空中的物体,时隐时现,我经常
记不起母亲的长相。
当我把母亲的骨灰小心冀冀地往骨灰盒里装的时候,我看到了火葬厂的烧
妒工的神情,十分麻木,含有嘲弄一切的笑意。他的眼里,任你是谁,到这里
都得变成他的产品--骨灰。他的职业习惯,见人第一感觉便是,不用十五分
钟,这人就成一把灰。
所有的人都是同志,都是同路的人。
当我经历这件事情后,有一段时间,我看到任何人,都会在心里面说,朋
友,我们是同路人, 我们最后的终点站是火葬厂。
8、 故乡--母亲
中国人最讲究亲情。许多的华侨把叶落归根当作人生最后的终结。不能如
愿的老人,每当提到祖国和家乡,总是那么神往,那么牵肠挂肚,那么老泪纵
横。这是中国人特有的心态。有人说过,没有埋葬过亲人的地方,是不能称作
故乡的。这话说得是何等的精僻啊。
母亲去世后,我再想到家乡时,我会想到头发已经斑白了父亲,更会想秋
天月光下的或大雪掩埋下的或春天小雨如织下的或野草繁茂的母亲坟墓。
故乡的土地中埋葬着生我养我的母亲,生我养我的母亲埋葬在故乡的土地
中。
故乡啊,母亲!它不是口号标语式的。
9、 我还会成为孩子
母亲啊,您在那个世界里寂寞吧!儿子我已经起程,往那个世界走去。一
天天,一月月,我都在向您那个世界走去,也许路途很遥远,也许要许多时
间,但是请您相信,我最终会再次走向你的怀抱中,让我再成为你的幼子。但
愿有这样一个世界。母亲啊,请你为我洗去旅途的风尘。一天,我坐在你的腿
上,听你讲故事。
也许,故事的开头是:从前,在那个世界里-------。(2000/1/12)
散文:
二、灵魂之轨迹
李臻
我没活出感觉来,便到了而立之年。我对妻子说,按实龄算,我才二十九岁,
中国人的年龄为什么要虚增一岁;西洋人可是实打实算,满周岁才算一岁,精
确认真。妻子取笑我赖着不想长大。三十岁是个“坎儿年”,有让人生畏的
“三十而立”之说。
我时常琢磨活着的滋味,三十岁前,我可没琢磨活这些。我不是早慧的孩子,
我从七岁始才有记忆能力。七岁前,我只作为没有意识的活肉存在着。我九岁
方开本上学。我考到县城读高中,考到南京读大学,年龄比城里的同学普遍大
三、四岁。因此在同学中谈到年龄,我就脸红。同学们开玩笑说,李臻和我们
之间存有代沟。我不否认,有些同学在我眼里显得毛糙幼稚。三十岁的生日那
天,我总结出来,让我有滋有味的活着是书籍带给我的。有人把书籍比作精神
家园,比作精神食粮一点不过份。
开本识了几个字,我便迷上了小人书,稍有零钱便到公社(后改叫乡)文化站
买小人书。我上小学二年级,母亲让我一人拎着自留地里摘的辣椒到集市上
卖,辣椒共卖五角钱。我拎了空篮子,在文化站门前徘徊了近一个小时,汗浸
浸地攥着五角钱。最后才下决心买两本小人书,用掉了四角钱。回家挨了母亲
一顿打,中饭没让我吃。三、四年级,认得不少字了,我便从大人们处借《说
唐》、《说岳全传》等通俗小说阅读,一时间,满脑子是李元霸、裴元庆、程
咬金、秦琼、岳飞等英雄好汉。我堂而皇之地和大人们争辩。母亲多次抱怨我
夜里看大部头书,吓唬我说这样会把眼睛熬瞎,她实际是怕我浪费煤油,煤油
三角五分钱一斤,不便宜啊!父亲对我不闻不问,他没指望我光宗耀祖。
上中学时,流行琼瑶、三毛的言情小说和金庸的武侠小说。我读了不少武侠小
说和言情小说,也读了《红岩》、《青春之歌》、和《青年近卫军》、《钢铁
是怎样炼成的》、《母亲》等语文老师推荐的课外书。上高中,我开始看《红
楼梦》、《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和《歌德诗选》等名著。我渐渐明白
了什么书写得好,什么书写得不好。我对写作充满了激情,白天黑夜我发誓要
当一个专写经典名著的作家。
上大学,我发疯似地读书。我对哲学十分偏爱,狂读罗素的《西方哲学史》、
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克罗齐的《美学原理》、弗洛伊德的《释梦》、《
精神分析纲要》等。弄得我面目消瘦,衣冠不整,像个疯子。
大学毕业后,我继续读书,越读越绝望,书倒是读了不少,可是我的文章却没
大起色。我的脑袋差不多变成了垃圾箱,好书、坏书、破书、烂书,什么货色
都有。
不久前,我算琢磨明白了,把书读好,应该去读最好的书。天下那么多的书,
一生能读得多少?!什么是好书?好书就是能刺痛人的书,我们读了像遭遇到
一种不幸,这种不幸必须能使我们非常痛苦。好书必须是能劈开我们心中冰封
的大海的斧子。如果我们读一本书,它不能在我们的脑门上猛击一拳,使我们
醒悟和惊叹,那我们便没有必要读它。鲁迅的 《阿Q正传》,直到今天,还刺
得我们心里发痛,在滴血。阿 Q身上暴露出来的劣根性,我有,你有,他有,
此劣根性是中国人的劣根性,也是人类的普遍存在劣根性。精神胜利法,有几
个人不用它来麻痹自己的灵魂呢?萨达姆。侯赛因和南联盟总统米洛什维奇不
谋而合用同一调子说在对抗美国的战争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达尔文提出进化
论,这在当时,是对人类多么大的伤害!此理论不仅是对上帝的藐视,也是对
人类尊严的挑战,不承认上帝是我们人类的父亲,而让我们承认人类的祖先是
低等动物-----猴子。 因此激起了宗教的仇视,许多人要杀死达尔文。弗洛伊
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更是对传统道德,伦理的挑战。以我们有五千年文明的历
史、号称礼仪之邦的中国的人看来,此理论是地地道道疯子的“乱伦理论”。
假如弗洛伊德生在中国,不被人杀死,也会被唾沫淹死。卡夫卡的《变形
记》,主人公变成了大甲壳虫后,他供养的父亲母亲、妹妹却合谋害死他。大
甲壳虫死后,一家人还为此出去郊游庆贺;卡夫卡的另一篇小说《判决》,讲
父亲多年来一直在监视着他的儿子,最后武断把儿子判为死刑。这对相信温暖
的亲情的人们是一种什么样的伤害呢!?艾略特的《荒原》、《空心人》和《
四个四重奏》,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巴黎的忧郁》,《红楼梦》、《聊斋志
异》及现当代鲁迅、钱钟书的作品都能带给我这种阅读上的伤害。经典名著,
能给人一种陌生感受,给人一种内在的伤害,心灵上的撞击,自然能我们带来
阅读上快感和冲动,极强的阅读期待得到了彻底的释放。近年来,书市涌现出
来的太多、太烂的名人自传,什么的革命,什么的隐私等全是垃圾,永远抵不
上李白一首《静夜思》。
最高境界的读书,是能够钻进作者的心中,和作者合为一个人,同喜同悲,同
笑同哭,然后知其不足,跳出来。这也就是我们常说,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英年早逝的作家王小波在随笔中说,作为读者,我知道什么文章是好的,什么
文章是坏的;作为作者,我也知道应该写什么,不应该写什么。他说他特别清
楚,有一种文章是不能从自已的笔下流出来的。
人生是一次没有归程的旅行,对于我来说,读书则是灵魂之旅。如没有书籍相
伴,我真不知道人生该是多么无聊和寂寞啊!
小说两题:
一、人生的真实
李臻
我居住的小城市,似乎一夜之间,满大街失业工人,到城里做发财梦的农村
人,乞丐也空前多了。供职的单位前景日渐暗淡,钱包一天天瘪了下去。领导
人把“让你下岗”变成了口头禅,挂在嘴边。我无家庭背景,乡下的家人和亲
戚却把我当作后台,芝麻大的事情也找到我,求我解决。上司不知从什么时开
始,对我冷淡,足以令我不安。妻子以前在纺织厂做拦车工,两年前失业了。
我如失业了,有两条路走得通,一是携妻带子作乞丐,二是回老家帮着父母种
田。
我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比我强。我却不能瞧不起任何人,包括乞丐在内。做乞
丐,要大的勇气。我最讨厌乞丐。有时不知他们从什么地方冒出来,拉你的衣
角,求你施舍。遇上此情况,我窘得脸红,加快脚步把他们甩了,或大声喝
叱,让其知难而难。妻子失业后,我对乞丐的态度有所改变,他们是被社会抛
弃的一族。我们一家行将被社会抛弃,他们是我们的未来。
我这人没有出息,仅把生活定位在家和单位。我很少和同事聚会,比如下饭
馆,唱卡拉OK,去跳舞等。我也没有这个时间和财力,也感觉自己和他们不能
融到一起。
下班,我得接孩子,或者忙买菜做饭,洗衣服。这样的生活保持了十年。妻子
失业后,我过得更是小心冀冀,抢着做家务,害怕会给她带来意想不到的伤
害。一个月前,我们单位让十名职工失业,庆幸我没有在此列。我突然每天按
时上下班讨厌起来,心中十分烦躁。我没有自己的时间和隐私。我不想按时下
班了。我对妻子说,以后下午,我不能按时下班了,每天都得加点小班,没加
班费。妻子通情达理,说你好好表现,别又失业了!孩子嘛,我接送。
每天下晚从单位出来,不用急着回家。我骑着破自行车到处逛。后来我天天到
河滨公园看落日。人生刚到旺季,却莫名其妙爱上落日。我不是诗人,说不出
落日美在哪里,苍凉在哪里?从落日的晚景中我体会到伤感、惆怅的东西。我
呆头呆脑的,妻子也当过别人面前说我愚笨。我自己是有些怪异,我对热闹和
所谓得势的公众人物缺乏热情,从那里感觉不到生命沉甸。公园角落里失恋的
男人或女孩子,扶着墙走路的老爷子或老太太,领着孩子的寡妇,商场、官场
失意的男人,还有乞丐,这些人的身上,有一种东西,这种东西可能叫生命的
真实。
通常太阳完全滚进了西天的暮蔼里后,我才疲惫往家里赶。落雨的傍晚,我也
去河滨公园,注视西边的天空,西边的天空和别处天空一样,只有浸了墨的
云,但我深知,太阳每天都得落下去。在云层的上边,还是有西下的落日。雨
天看落日,会让我流泪。想想,我真傻。
公园里人多了起来,乱哄哄。这破坏了我观赏落日的心境。饥不择食的乞丐也
在公园中出现;有失业工人在公园里向谈情说爱的人兜售鲜花,生意或许不
错。
傍晚,天空中有些雾气,太阳在西边散发出淡淡的红光,让我想到浴室中白
炽灯,光线和雾气扯不开拥抱在一起,和谐,融洽。我感觉有人向我这边走
来,片刻,我的衣角动了一下。我紧张起来了,我遇到了乞丐。一双脏兮兮
的大手和皱纹满把、灰暗的脸向我面前移了过来。一个老女人,头扎着有破
洞、沾着油污的花围巾,像从垃圾堆中出土的文物。她神色谦卑、不安和绝
望。今天为迎接上级领导到单位检查,我穿着最高好的西服。我发现被老女
人拉过的衣角有一点灰痕,不觉恶心起来。我想大声喝叱,让其滚蛋。然而
我面对她的那张脸,我却想到我的母亲。周围不少人看着,他们和我之间距
离把握最为准确,乞丐如向他们走去,他们只要放步走开,就会躲掉她。我
掏出皮夹,只有一张伍拾圆钞票,没有零钱。我脑袋发热,脸发红,沉呤片
刻,把那张伍拾圆大钞取出来往老女人手中递去。她面露出难色,害怕被烫
伤似地把手抽回去。她露出黄黑色的大板牙,说,没零钱就算了。我提高嗓
门对她,也是对周围人说,这给你的,不用找。我在空中把钞票扬扬,钞票
发出沉闷的声响,随即放在老女人手里。她麻木神色中透出惊奇,吃惊地张
着嘴,怔怔地盯住我。周围有人向凑了过来。老乞丐的嘴已经闭上了,手收
拢攥紧了,铁钳子也别想把它拧开。我小时候喜欢喂我们家大黄狗,丢一块
骨头给它,它要衔到远处才吃。我希望看见老女人飞奔,她飞奔的样子,一
定非常地难看。老女人腿一软,啪嗵一声向我跪下,对我磕了两个响头。我
没有出手扶她。周围的众人怪兮兮地看着我。
我听到周围的人劝老女人还不快走。我能感受到老女人是朝着我相反方向快
步走去。回家路上,我两次笑出了声,惹来行人疑惑的目光。
到家后,我快笑岔了气,告诉妻子。妻子陌生地看着我。稍后,妻子问,你
哪里来伍拾圆钱。我解释说,几天前领工资,他妈的,财务科老王,老王
八,给了我一张假币,找他,他死不认帐,说钱从银行提的,不假。他发了
一辈子工资,没人从他手中领过假币。他理直气壮地到处宣扬。我冤屈不冤
屈!使用假币违法,我做不来。回来我骗你说上月少发了伍拾圆钱。
妻子暴怒起来,骂我是世界上无二的窝囊废。财务科的老王八拿你当当二百
五。你看看我们现在过的日子!用假币犯法,就是一人懂法。你十万元假币
给我用,我也不怕,要坐牢我去。
我得像一个有毒的细菌,让她讨厌。妻子来不及问我为什么下班后,到那个
地方去?我在听她骂时,还在借着找个什么好借口。
妻子扯我往那河滨公园赶,她要讨回那张假币。老女人早走了。我跟在她后
面,像个孩子在街上瞎逛了一阵子,也没见到老乞丐。
一天,我没来由地脑子发昏,像脑子中有根弦被人猛拉一下,约摸五分钟过
后,我恢复了正常。我怀疑是那个老女人在咒骂我!
小说:
二、生活的艺术
李臻
奶奶七十八岁,耳不聋眼不花,可牙齿掉了不少,吃饭有些妨碍。奶奶
偏爱吃花生,她说不觉费劲,可让我们这些晚辈们见了,就费劲了。我常常
感叹时间的惨酷。我们为她买花生奶、豆奶粉,她却说还是嚼炒花生香。
我吃奶奶做的饭菜长大,也间隔过一段时光,我去南京读大学的那几
年。毕业后我又回家乡工作,也一直住在家。在我们家,奶奶做饭已经延缓
三十多年了。母亲几年前对奶奶说,妈,您年岁大了,我来做饭吧!奶奶生
气了,说你们要嫌弃我,那我不如死了,就不讨人嫌恶。奶奶多年前就有个
怪毛病,生气头就疼。奶奶又病蔫蔫了,又是吃药又是挂点滴。我们做晚辈
吓坏了,忙着赔礼,说您老人家想得太多了,不让您做饭,怕累坏您身子
骨。我们家的饭还是您做吧!奶奶头疼病没有出两天就好了。此后,奶奶更
专横,妈妈要帮她洗碗,她也不答应,像要攥夺了她的大权。
我结婚后,一时没有房子,还随家人住在一起,还是奶奶做饭。三个月
后,妻子问我,你吃奶奶做的饭长大?我点点头。妻子笑说,怪不得你长得
这么丑,天天吃剩饭吃的。
于是,我开始留心每天的饭菜。早饭,通常昨天的米饭煮的粥,外加馒
头,就几根咸菜或一个咸鸭蛋或一头糖酸蒜;中饭,通常要把昨天的剩米饭
敷在新做的米饭上面烫热,奶奶装饭,总是先装剩米饭,等吃完剩米饭,才
装新米饭,剩米饭吃完,我们有时就饱了,新做的米饭却没有动头,吃菜也
是如此,先昨天的剩菜,后吃当天做的菜;晚饭,有时用中饭的剩米饭熬粥
或都蛋炒饭,菜呢,有中午剩的,也有昨天剩的。在冬天,有时一个菜要吃
上三天左右。奶奶总招呼先吃剩的,后吃新的,理由很充分,剩菜剩饭不先
吃完就要馊掉,倒掉可惜,新做的饭菜还可放一两顿,也不会变坏。我算
算,我们家几乎每天都得吃剩饭剩菜。早饭,奶奶早起为我们做,她不愿意
让我们到外面吃,说不干净,肚子会吃坏。星期天,我们想睡懒觉。奶奶不
理会这些,她还会准时起来做早饭,喊我们起来吃,她不把我们喊起来,是
不会罢休。弄得我和妻子对奶奶此举又是负疚又是生气,妻子开玩笑地说,
这简直就是精神虐待,心里负担很重。妻子私下说,干脆我下厨吧!我说,
饶了我。奶奶会生气,生气她就犯头疼病。
我和妻子一次对奶奶说,奶奶您每天做的饭菜够吃就行了,不能不要剩
下。奶奶严肃地说,我做了一辈子饭,不知道什么叫够吃。你们味口好,会
多吃些,味口不好,少吃些,做饭最怕做得不够吃。奶奶像有点不高兴,我
想说从明天开始,让我们先吃新饭菜,让剩饭剩菜更剩,话刚到了嘴边,我
又生生地把它咽了回去。
妻子对我发脾气,这日子她过不下去了。我安慰说,我们集资建房快缴
钱了,最多一年,我们就有自己的家了。
一年半过去了,我们终于有自己的三室一厅。妻子舒了一口气说,总算
逃出了“地狱般的家”,想吃什么做什么。不到半年,我们就讨厌了柴米油
盐“这类俗事”了。我们也开始吃剩饭剩菜了,频率尚有上升的趋势。我们
原以为解决剩饭剩菜问题非常简单,先吃新饭新菜,让剩的更剩,或者干脆
把剩饭剩菜倒掉。可是实施起来,却很有难度,比如倒掉又心疼,也是一种
浪费;比如先吃新的还是先吃剩的,剩的不吃完,到下一顿就变质,新饭新
菜还可放一放,于是奶奶吃菜艺术我们就不自觉学会了。
妻子怀孕后,不等我提出来,主动把伙食订在父母家,还去吃奶奶做的
饭菜。奶奶呢,高兴哈不拢嘴。妻子坐月子期间,也是奶奶服侍的,母亲根
本就插不上手,只能瞪着眼睛生奶奶的闷气。
儿子已经快三岁了,我们还在奶奶吃饭,住在自己的房子。我们要是不
怕遭盗,打算吃住全在父母那里。此后,我再也没有听到妻子关于吃饭方面
的怨言。
223800
中国银行宿迁支行
李臻
电话号码:0527-4225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