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nbill Literary 秋堂 于上海 2000年3月8日

    《海上夢》序

    上海舊稱海上,以“海上夢”為題,純粹是因為我生於斯長於斯的緣故。而 人生如夢,因此我認為這個題目最切題意。 這個世界太難捉摸,細想起來滑稽茫然得很,實在荒唐得可以。我不相信人 造神,卻艱信冥冥中一定有“真宰”存焉,或者稱“絕對精神”、“彼 岸”、“上帝”都可,即存在著一種超自然的宇宙精神。它公正無私地主宰 著這個世界,“天地無私草木秋”。世界之所以能運行得如此有條不紊,本 身便是個証明這“真宰”上帝存在的最勝於雄辯的直接証據,雖然我們不能 用經驗証明。地球和依附於它而存在的生命在這宇宙中充其量只不過是它無 限分子中的一個,實在太渺小,以至即使我們這個分子單位烂掉,對浩瀚宇 宙來說卻根本算不得一回事。地球生物不管有多發達也只能瞭解這無限神密 宇宙中很小一部分外象,即莊子所謂的“我生也有涯而知無涯”的道理,它 們有大限,一旦到“涯”即毀滅,這是無可奈何的自然之道,不以人的意志 為轉移。劫數一到還將還宇宙本來面目,大限一滿,地球上一切生命,連同 証明它存在過的可憐的証據,煙飛灰滅,都將毫不留情地一起化為烏有,就 跟從未發生過一樣。 對自然來說根本就無所謂善與惡,它是一部分人根據自己利益定出來,為無 根人心所然。比如“文革”時連小學生都深信不疑的真理就是“真理不真” 的最典型例子。一切生物都在竟争的優存劣汰原則中生存下來,人性也不能 例外地先天而善,概為本能生計之故也。歷來所謂善良戰勝邪惡之說都是自 欺欺人之談,這可能嗎?這原是一批狂熱的理想主義者或詩人炮製出來望梅 止渴的產物而已,它們象尿一樣沈積於詩人體內,不吐不快。人類之所以 “進步”是因為人心不足的緣故,并不是什么善良戰胜邪惡之類神話的結 果,世界上不存在善惡的因果報應。唯物主義辯証法認為事物總有它的兩面 性,也就是說有得必有失,也就是說我們在創造“進步”的同時也在走向死 亡,進步得越快死得也越快。我們無節止地繁衍,濫用資源破壞球境、無情 地滅絕其他動植物,同類互相仇視……我們創造了“豐富”物質的同時卻蛀 壞了自己的窩,人類的發展純粹出於自私自利,沒有理智可言,其實是以自 殺為代價的。 就個人而言,人生充其量不過一滴露水,南柯一夢,它由一些零星幻覺拼 成。雖然其中有人做了升官發財夢,更多人做著叫花子夢,但就夢這個鐵的 事實而言,它們都注定徒勞,更何況鼴鼠過河不過滿腹,即便它佔據著整條 河結果又能怎樣呢? 從前我曾熱衷於旅遊,現在早已退熱,根據我的經驗,其實有許多事情倒以 不見為妙,最好是听到後不要去証實,而是讓它象醇酒一樣藏在你的意識深 處,比如某某景物本來在你心裏是如何的美麗雄偉攸久,不勝向往,一旦身 入其境常常發現也不過如此,甚至不堪,常常是“殘山剩水”不但枉費了你 的精力,吃力不討好,還破壞了你的美夢,掃興,有甚鳥趣?人往往不死 心,可笑地美其名曰“追求”。所以我最欣賞中國古代隱士,這裏邊確實有 一層很深的東方哲理,不管是道派還是佛派這一點似乎都是相通的,即信奉 虛實相生相化這條顛簸不破的真理。心中的東西才是真實的東西,用不著費 力不討好地去驗証,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再美的美人也有缺點,故事中的美 人才是無瑕的美人;想象中的玫瑰才是最美的玫瑰,那才真正叫做美,永恒 的美,更何況世界上所有的東西本來都是虛幻易逝的幻象,“四大皆空”。 如果你有一個美夢一直盤在心裏,我認為那倒是實實在在的真東西,它意味 著你可一直無休止地呷、品,一直沈醉在無比優美寧靜的詩情畫境之中,那 時你就是你自己開拓出來王國裏的主宰,一個實實在在的真正帝王。從這一 點來說這是“真宰”賜給人類的恩惠。因此,我想中國人自古以來一直有封 閉的優點應該就是這個原因吧,對表像,對“色界”、對錯覺的追求永遠不 會滿足,永無止境,最後都屬徒勞,徒生一種時光消逝了而我依然如故、老 之將至的沒落感。所以達摩面壁九年,良有以也。 根據上述虛實相生相化自然道理,美無色相,與“存在”、“實”、感覺得 到的“色界”物質相反,屬於“精神”、“虛”的范畴,但反而體現了真和 永恒,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精神基礎。人類在嬰孩時代––––原始社會就已 強烈地表現出了這種愛美的本性。那時人們穿獸骨為頊璉,頭上插滿野花對 清流自照;再看當今世界,即使那些惡棍“禽獸”也禁不住要衣冠一番,可 見美之力量,愛美之心自古人人就有,永不磨滅,美是人類生命的陽光。而 “色界”恰恰相反,看得到摸得著卻總是隔一層,為身外“長物”。 表現在美學上,我以為唯美主義堪稱楷模。不啻文學,一切藝術,色括音樂 與美術,用唯美主義表現方法來表現的主題最具意義和生命。在文學上,那 些雞零狗碎的日常雜念瑣事都應最小限度地寫進作品,也就是說文藝應該表 現那種在現實中找不到的東西,那才叫做美、崇高。因此象徵主義手法理所 當然地應該成為做詩的典范,從詩歌發展歷史來看,在這之前的浪漫主義有 華而不實之病,花呀、鳥呀、相思等等都是浮在表面的東西,內含不夠深 切,不能表達事物本質或反映人們內心深處的状態。而現代派雖能挖掘心靈 深處,但支離破碎缺乏美感,一般來說除了一部分“圈內”陽春白雪人士 外,很難為一般如吾等文學愛好者所接受。象徵主義既深刻地表現了美,而 且能被大多數讀者接受,是一種很理想的形式。從純文藝角度來看,如果再 現陳事往往令人膩煩,試想:如果現實社會無聊又醜惡,這個世界野草遍地 滿目荒涼簡直一無是處,而我們再把它展現在藝術裏,叫可憐的讀者“吃二 遍苦受二茬罪”還有什么樂趣可言呢(如左拉)。顯然于己於人皆不利。我們 應該站起來竭力反對盲目迎合潮流,不做自己不理解或違背自己意志的事, 人應展現出自己的個性和風格,應該有與眾不同的實實在在屬於自已的東 西,即使一事無成也在所不惜。 我一直對夢中花情有獨鐘,且喜有得,在此想借《犀鳥文藝》不吝獻出,公 諸知己,冀得三二同好指教,幸甚。同時希望網友們獻出自己佳作,或推薦 一些象徵主義、唯美主義詩文作品和評論文章讓我同享,上海這方面資料實 在闕如難覓,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 將非常感謝。 秋堂於上海 ------------------------------------------------------------------ <作者>=秋堂 <分类>=《海上夢》诗集 <正文>= ------------------------------------------------------------------

    歌手

    來了,你又來了,凜秋。大地可怕的強盜!你氣勢洶洶地劫走一切。 我們:森林、草原、河流因恐怖而哭泣,瑟瑟地顫慄,苦苦哀求。年復一年地重復著這徒勞而沈重的悲哀。 你化作陣風打落了我們濃綠的發;你使清溪凝滯,池塘蒙上一層呆板的死光;百鳥一齊逃之夭夭。 你是一把明晃晃的大砍刀砍盡生物禁固生機。 我們到哪去求訴?赤裸著心,面對著西方峨峨的白雪昆侖––––白帝之宮…… 奄奄一息無力哀禱。 狂風掃過玫瑰 香消紅退。 骨瘦如柴 一個歌手哭了。 心碎如錐 萬念俱灰。

    自序詩

    梳羽思壯飛 歲月何易逝 欲去蓬萊建高閣 東海笑千里 空歎獨徘徊 狂有淩雲志 憶古多少飄逸士 歌月對涕泗

    黃昏

    黃色環抱宇宙 西沈的火球懶散哈欠 空荒的田園沈寂著 晚風臘黃臘黃 饑羊在遠處哀嚎 佝僂老農正在隴上滅亡 歸雁亂聒雲頭 莠草瑟瑟舞蕩 在那廣闊的地平線上 只留下我孤獨一人

    古寺

    在這古老的世上 陰晦的蒼穹下 有座烂廟,煢煢遺立 沈浸在遙遠的回憶中 湎懷逝去的善男信女 幾千年的時光曇花一現 西風吹走了傾圮的廟墙 只留下殿架搖搖欲墜 冷滯的簫聲又哭了 哭著死去的時光 就象听到了魔歌 廟頂枯草開始狂蕩

    老頭

    山峰映著黃昏的霞光 苦竹林蒙著一層暗黃 狂風猛烈抽打山林 沖起了刺目的死灰 听,听哪 又是那個怪老頭 倚著菩提樹 吹起了鬱鬱思笛---- 奏吧 鳴吧 你這幽靈之笛 西邊欲息的火球 正在哭泣

    夢

    你在我的眼前閃烁 終於悠悠惚惚走來 你的唇邊浮著奇妙的微笑 你的明眸汪著美麗的淚水 我們執手相看 慵懶在曛風中―― 驀然桃花變作枯葉 ...

    四時

    秋

    寒江一道秋 蛩唱水亭幽 桂滿簫聲咽 人輕舟自浮

    冬

    白雪冷孤亭 淒清寒兔凜 殘枝弄破月 鶴去留松影

    春

    春山吐嫩柳 笑月桃花間 凝是武陵遊 孤亭入聳岩

    夏

    攸攸蘭漿回 冉冉芙蓉液 明月寒亭高 嬋娟笑指月

    夜鶯

    月下有只憂鬱的夜鶯 停在玫瑰上歌唱 而那娟娟的明月 卻是冷若冰霜 世上有個愚蠢的歌手 他為心上人歌唱 而那嬌傲的美人 也是冷若冰霜

    秋望

    秋風淒嚦得這樣悲 秋草憔悴得這樣黃 我漫步山崗 夢沈沈傍徨 遙望著西方渺渺雲端 歌唱的殘翅無力翱翔 四周一派荒涼死寂 廣闊天地孤苦伶仃

    人生

    唉,朋友,這就是人生------- 一泓荒原的濁流靜淌 絢懷逝去的歡樂 徒然令人繼腸斷腸 唉,朋友 時光永不回返 太陽又要西沈 讓我們駕起夢之舟 和著思弦輕輕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