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
第五章 东汉中期至后期的诗赋与散文

    我们这里说的东汉中期,指汉和帝永元元年(89)至汉质帝本初元年(146);
东汉后期,指汉桓帝建和元年(1
    至汉献帝兴平二年(195)。东汉王朝,实际到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又改元为延
康元年)才正式结束。不过在文学史上,通常把建安二十五年间的文学归为魏晋文学的
范围。活动于汉代文学与魏晋文学交替时期的作家,按照习惯,有些划入汉代,有些划
入魏晋,而实际两者之间是彼此交错的,这一点需要注意。从总体上说,东汉中期是汉
代文学走出低谷、渐渐复苏,文学风尚发生转变的时期;东汉后期的文学则达到一个新
的高峰,并直接开启了魏晋南北朝文学。
    东汉中、后期,社会形势、政治情况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正如本编的《概说》中
所介绍的,从外戚、宦官擅政引起士人的抗争开始,以不断强大的士族集团力量与皇权
之间的抗衡为中心,各个利益集团之间发生了激烈而错综复杂的斗争,强有力的君主专
制开始瓦解乃至崩溃,社会处于动荡与混乱之中。与此同时,维护君主专制的精神支柱
——官方的正统儒学也失去了它的号召力,失去了对社会人心的控制。在这样的大背景
下,文人们于迷惘与痛苦之中,对人生、对社会,对个人与社会及政治的关系,产生了
新的思考,个体意识渐渐抬头(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概说》中详
加论述),文学也随之发生变化。弥漫于东汉前期的歌功颂德之风逐渐减弱,以散文为
主体(包括辞赋和诗歌在内),发起了对于腐朽的统治、对于社会黑暗现象和官方统治
思想的有力批判,于是形成汉代文学中第三代政论散文——批判性的政论散文;以辞赋
和诗歌为主体(包括散文在内),更注重于自由地抒发情感,宣泄痛苦与苦闷的情绪,
表达对于各种人生欲望的追求。于是出现了不少新的文学题材。不但产生了许多在东汉
前期受到阻遏的表现男女欢爱之情的作品,还出现描绘女性美乃至带有明显情欲倾向的
内容。以历史的眼光看,应当注意到这是在压抑人性的统治思想瓦解过程中产生的进步
现象。
    适应于抒发情感的需要,文学形式也在发生变化。辞赋领域内,大赋的创作趋向衰
微,抒情小赋不断兴起,显示取代大赋成为辞赋文学主流的趋势。诗歌领域内,五言诗
经过长期的发展,在东汉后期迎来了成熟与丰收。这个过程,乐府民歌与文人创作大体
是同步的。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东汉后期的文人五言诗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东汉中后期文人身份的变化也值得注意。我们说过:西汉中期的文人,主要是宫廷
文学侍从;西汉后期、东汉前期的文人,主要是学者兼官僚的类型。但这一类学者兼官
僚,大都与最高统治集团比较接近并较多受他们的控制与支配,因而多少具有御用文人
的色彩。而东汉中后期的文人,有些是平民身份的“士”,有些是普通的学者和官僚。
就此而言,这也开了后来中国文人以平民、普通学者与官僚为主体的先河。文人身份的
这一变化,使他们较之前代文人更有可能进行独立思考和表述个人见解,无疑也有助于
推动文学的抒情化与批判化倾向。
    ------------------
  黄金书屋 扫描校对
    转载请保留,谢谢!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