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红楼梦的影响

  《红楼梦》问世不久,曾经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了三十年,被人们视为珍品。“当时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价,得金数十,可谓不胫而走者矣!”(程刻《红楼梦》程伟元序)及用活字印刷出版后,立即流行南北。从清代一些文人笔记的零星记载中,看到《红楼梦》已成为当时人们谈论的中心。京师流传的竹枝词说“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在谈论时,有时因双方争执不下,“遂相龃龉,几挥老拳”。民间戏曲、弹词演出《红楼梦》时,观众为之“感叹欷虚,声泪俱下”(梁恭辰《劝戒四录》)。甚至有人读了《红楼梦》,由于酷爱书中人物以至痴狂(见邹韬《三借庐赘谈》;陈其元《庸闲斋笔记》等书)。《红楼梦》所以如此受到人们喜爱,是因为它的深刻的反封建思想内容,有力地鼓舞着人们去反对封建主义的束缚,追求新的理想。也正因为这样,封建统治阶级对《红楼梦》表现了深恶痛绝,斥为“淫书”、“邪说”,诅咒它的作者曹雪芹必得恶报,并进而严行禁毁。然而由于人民的喜爱,统治阶级始终没有办法禁绝它的流传。
  几乎从《红楼梦》开始流传时起,就有不少封建文人写出大量的续书,如《后红楼》、《红楼补》、《红楼复梦》、《红楼圆梦》等等。它们都是才子佳人大团圆故事的翻版。严重地歪曲了《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成为《红楼梦》后我国小说发展中的一股逆流。
  在我国文学发展的过程中,《红楼梦》杰出的现实主义创作成就,给后代作家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直至我国现代文学中,也有明显受《红楼梦》影响,取得一定成就的作品。历来以《红楼梦》题材创作的诗、词、戏曲、小说、电影就更不胜枚举。
  两百年来对《红楼梦》的研究工作一直没有间断,并有大量的研究著作产生,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这在我国文学史上是罕有的现象。这项研究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向前推进,前人的观点、评价不断地受到后人批判地继承。“旧红学”的代表是索隐派,他们对《红楼梦》作了各种各样的“索隐”,有的说小说写的是康熙朝宰相明珠的家事,贾宝玉就是明珠的儿子纳兰容若;有的认为小说影射的是清世祖与董鄂妃的恋爱事迹;有的认为小说描写康熙朝的政治,说作者是抱民族之痛,目的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等等。“五四”时期出现了“新红学派”,他们用实验主义和主观唯心论的考证方法,批判了索隐派,但又认为《红楼梦》就是写曹雪芹自己的家庭历史,把《红楼梦》看成是曹雪芹的自叙传,说贾政就是曹兆,贾宝玉就是曹雪芹。这种自传说的影响比“索隐派”大,危害也深。解放后,才开始用马列主义观点研究《红楼梦》,小说的进步思想倾向和可贵的艺术价值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一九五四年,毛主席写了《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发动了批判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伟大运动,批判了存在《红楼梦》研究中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观点,从而把《红楼梦》的研究引上了正确的道路。
  只有在人民的时代,《红楼梦》这部小说的价值和它所包含的巨大的社会意义,才可能得到正确的阐明。目前对《红楼梦》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它的丰富复杂的内容,精深的艺术成就还有待于我们作更深入、细致的发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