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昆曲衰落时期的传奇、杂剧作家

  昆曲从晚明开始就经常在封建贵族及宫廷中演出,日益脱离人民,脱离现实,形式主义的倾向日趋严重,到清代中叶便转入衰落时期。许多原来的优点到一定阶段,便转化而成为缺点。昆曲的曲词以典雅美丽见长,但“到了乾嘉之世,昆曲里面,早就给贵族绅士的文人,填塞了一大堆一大堆牛屎似的‘豆丁’进去”(瞿秋白《乱弹代序》),大多数人不能理解。昆曲的唱腔以悠扬宛转见长,在它新起的时候,听者感觉回肠荡气,到后来节奏愈趋缓慢低沉,行腔转调过于细密,大多数人不能欣赏。由于偏重曲词的欣赏,忽视作品的社会内容,不能通过戏曲冲突反映现实斗争,题材范围也日益狭小。这些都限制了它的发展和改进。在昆曲日益衰落的同时,被称为“花部”的地方戏大大地兴盛了。
  随着昆曲的衰落,文人传奇的创作也趋向低潮。这时他们的传奇绝大多数是宣扬封建伦理道德的作品,或用以娱宾遣兴的风情喜剧。这些作品语言典雅、结构冗长,专讲格律、填词,无视戏曲的舞台艺术特点。就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各方面考查,已是传奇创作的尾声。
  这时期比较值得注意的传奇作家有唐英、蒋士铨等。唐英(1682—1755),字隽公,号蜗寄居士,官九江关监督。著有《古柏堂曲》十七种。他的大部分剧目是依照民间戏曲改编的,个别的保留了民间戏曲的优点,如《十字坡》、《面缸笑》等。但作为封建官僚,他更多地选择了地方戏中落后反动的东西来改编,又创作了一些宣扬忠孝节义和因果报应思想的作品。如《三元报》、《佣中人》等。
  蒋士铨(1725—1784),字心余,号藏园,江西铅山人。善诗文,所作戏曲有《红雪楼十二种曲》等。《冬青树》叙述了南宋灭亡的历史故事,歌颂了文天祥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表彰了谢枋得、唐珏等忠义之士,痛击了卖国投敌的汉奸留梦炎之流,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临川梦》演汤显祖故事,并以“四梦”中主要人物和为《还魂记》而死的娄江俞二娘为剧中人,是有意把这位戏曲家的生平搬上舞台的戏。蒋士铨创作的题材是多方面的,在结构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有其一定的成就,而在语言风格上继承汤显祖的成就,并有所创造,在当时是个较有影响的作家。
  此外,张坚的《玉燕堂四种曲》是庸俗的风情喜剧,夏纶的《新曲六种》是“褒忠、阐孝、表节、劝义、式好、初恨”的作品,或为统治者帮闲,或直接宣扬封建道德。董榕的《芝龛记》写明末历史,以考实称著,实际上是一部充满迷信思想、敌视农民起义的歪曲历史的作品。
  有关白蛇与雷峰塔的传说,早见于南宋的《西湖三塔记》,到明末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话本(见《警世通言》),白蛇与许仙恋爱的故事情节已大致具备。但白娘子还是一个可怕的蛇精,动辄威胁许仙,“若生外心,教你满城皆为血水。”此后,在民间说唱与戏曲的流传过程中,人民根据自己的理想与愿望,不断加以丰富与提高,使故事内容越来越丰富,白娘子的形象越来越光辉。乾隆年间的戏曲艺人陈加言父女的《雷峰塔传奇》,就是这个在民间长期流传的白娘子故事的舞台演出本。
  《雷峰塔传奇》是有深刻现实内容的浪漫主义作品,剧本写白蛇青蛇化为美女,在杭州西湖遇见青年商人许仙。白娘子爱许仙的诚实勤劳,与他结为夫妇。后因法海和尚的阻挠,他们的爱情遇到种种挫折。白娘子为挽救许仙,争取自己爱情的幸福,和法海和尚展开了一连串的斗争,虽然最后失败了,白娘子被镇压在雷峰塔下,但通过水漫金山、断桥相会等场,集中表现了白娘子对敌狠对己和的优秀品质,在人民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二百多年来,在舞台上一直演出不衰。
  清中叶杂剧作家,以杨潮观(1712—1791)为最有名。杨潮观,字宏度,号笠湖,江苏金匮(今江苏无锡)人。著杂剧三十二种,皆一折短剧,以其在邛州任所所建读书室《吟风阁》为总名。他很注意戏曲的讽谕劝惩作用,在自著《题词》中说:“百年事,千秋笔,儿女泪,英雄血。数苍茫世代,断残碑碣。今古难磨真面目,江山不尽闲风月。有晨钟暮鼓送君边,听清切。”并仿照《诗经》和白居易《新乐府》的作法在每剧前作一小序,说明创作的目的。他年少即以文名,后来又长期担任知县、知州一类的地方官,所以作品内容多数是写文人遭遇和前人政绩的。其中部分创作有一定的揭露现实的意义。如《汲长孺矫诏发仓》写灾区人民的苦痛和官差的凶狠很真切,同时表彰了汲长孺为了救民所作的权变。小序中说:“发仓,思可权也。为国家者,患莫甚乎弃民;大荒召乱,方其在难,君子饥不及餐,而日待救西江,不索我于枯鱼之肆乎?诗曰:‘载驰载驱,周援咨度。’汲长孺有焉。”《穷阮稽醉骂财神》通过阮稽的口,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愤慨。《寇莱公思亲罢宴》则表现了戒奢崇俭的思想,是影响最大的一个作品。他对于一些下层人物的描写如《发仓》中的贾天香、《罢宴》中的刘婆等也很成功。但杨潮观是个封建文人,又信佛教,这些思想局限影响了他创作上的成就。
  此外,还有桂馥(1736—1805)的《后四声猿》,包括《放杨枝》、《题园壁》、《谒帅府》、《投豕中》四种。舒位(1755—1815)的《瓶笙馆修箫谱》,包括《卓女当炉》、《博望访星》、《樊姬拥髻》、《酉阳修月》四种,是当时较有影响的作品,但所写皆文人轶事,借以抒发作者胸怀,缺乏现实意义,表现了杂剧创作也已走到它的尽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