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拜月亭及其他

  元末明初流行的《拜月亭》、《破窑记》等,继承南戏的传统,并吸收杂剧的成就,成为当时戏曲演出的主流。《拜月亭》的成就更高,影响也更大。
  《拜月亭》相传为元人施惠作,它根据关汉卿的同名杂剧改编,在长期演出过程中又得到不断加工和提高,现传《幽闺记》是它的较好的写定本。
  《拜月亭》写“番兵”侵入金国的中都(今北京)时,金主听信主和派大臣聂贾列的话,杀了主战派大臣陀满海牙。海牙子兴福在逃亡中和书生蒋世隆结为兄弟。“番兵”入侵后,金主迁都汴梁,世隆和妹瑞莲、尚书王镇的妻子和女儿瑞兰都在兵乱中失散。瑞兰遇见世隆,在患难中结为夫妇。瑞莲也为王夫人收养为义女。后王镇出使回来,在旅舍中遇见瑞兰,为了不肯把女儿嫁给穷秀才,硬把她逼走。在两国议和、“番兵”退去之后,王镇一家在汴京团聚,瑞兰在拜月亭前对月祷告,透露了她对蒋世隆的心事,为瑞莲所窃听,并得到她的同情和支持。后来朝廷开科取士,世隆、兴福分别考取文武状元,王镇奉旨为二女招亲,全剧便以夫妇兄妹的大团聚结束。
  《拜月亭》的全部情节在一次重大的历史事变中展开。在这次事变中,上自朝廷大臣,下至招商店的店主人、店小二,作者都按照他们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生活道路,描绘了他们的精神面貌。这一连串生动的场景既揭示了民族的压迫和统治阶级的昏庸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同时也显示了人民在患难中的互相护助和关心。作品中在着力描写蒋世隆和王瑞兰对爱情的坚贞的同时,有力地鞭挞了王镇的挟权倚势、贪富欺贫。《拜月亭》里这些描写符合于封建社会的实际情况,并有它的典型意义。
  《拜月亭》的重要情节几乎全是通过意外的遭遇展开的。由于这些情节是在一次社会大动乱中发生,没有引起读者对它的真实性的怀疑。至于许多细节描绘,特别在《旷野奇逢》、《招商谐偶》、《抱恙离鸾》、《皇华悲遇》、《幽闺拜月》等重要场子里,就有更多的现实主义描绘,而且关目生动,符合舞台演出的要求。试看下面一段曲白。
  
  老旦(即王夫人):孩儿历尽了苦共辛,娘逢人见人寻问。只愁你举目无亲,子父每(们)何处厮认?
  旦(即王瑞兰):我有一言说不尽……
  老旦:有什么说话?
  旦:向日招商店蓦忽地撞着家尊……(哭科)
  老旦:孩儿有甚事说与我知道,不要啼哭。
  旦:我寻思他眼兮兮人远天涯近。
  老旦:为甚的来那壁千般恨?
  外(即王镇):(怒科)夫人,你休只管叨叨问。
  老旦:相公,有甚事争差,且息怒嗔,闲言语总休论。
  小旦(即蒋瑞莲):贱妾不惧责罚,将片言语陈,难得见今朝分……
  旦:甚时除得我心头闷!甚日除得我心头恨!
  这段短短的曲白把剧中四个人物的内心活动:王瑞兰的满怀愁苦,想向母亲倾诉而又碍着父亲不敢诉;王夫人对瑞兰的关心与调停态度;王镇的蛮横压制;瑞莲的企图从旁排解;都揭示在我们的面前。由于曲词的本色,它和说白几乎很难分别。
  在关汉卿原作中两对男女双线发展的复杂内容和一本四折的杂剧形式之间的矛盾到《拜月亭》里已不复存在,但又出现了一些不必要的过场戏和插科打诨。结局的大团圆不但过于巧合,同时表现了阶级调和的倾向。部分关目中还流露了封建迷信的思想,如《绿林寄迹》中的某些描绘。
  《破窑记》在王实甫同名杂剧的基础上继续有所发展,作者已不可考。它写刘千金不顾相门的富贵和父母的反对,甘心跟吕蒙正过风雪破窑的生活,并通过吕蒙正的先穷后贵,表现世态的炎凉。《金印记》(注:《曲海总目提要》:“金印记,一名合纵记,又名黑貂裘,明苏复之撰。第一出词云:‘可怪那趋炎恶冷,多少世情人。’”按《南词叙录》在“宋元旧篇”中录有《苏秦衣锦还乡》一种。现传明刊本《重校金印记》在第一出内仍称《洛阳苏秦衣锦还乡记》,并有“闲将六国传,书会好安排”的自白,而没有《曲海总目提要》所引的二句词,因此我们仍把它看作宋元书会才人的旧篇。当然,在流传过程中是可能经过明人改动的。)通过苏秦夫妇的遭遇暴露封建家庭的冷酷。《牧羊记》(注:《牧羊记》在《南词叙录》里也属“宋元旧篇”,不知作者姓名。)写苏武出使匈奴,被逼在北海边牧羊,餐毡啮雪,仍坚持民族气节。这些作品的部分情节如吕蒙正到僧寺赶斋,忍饥回来,又因寒窑外有男女脚印,与妻子争论起来;苏秦妻受尽婆婆及伯姆的欺侮,投水自杀,遇救回到母家,仍被迫送回,等等,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真实动人;但同时表现了迷恋功名富贵,宣扬忠孝节义、因果报应的思想。剧中正面人物除苏武外一般缺乏理想的光辉,虽然他们在严重封建压迫下的悲惨命运还有值得同情之处。语言朴素而不够生动,有时更带三分腐气,艺术上的加工一般都显得不够。
  和《拜月亭》同时流行的《白兔记》、《荆钗记》、《杀狗记》,被合称为“四大传奇”,都是在民间长远流传的作品。《白兔记》里部分情节已在《刘知远诸宫调》里形成。它写刘知远被逼从军,入赘岳帅府,享受高官厚禄,其妻李三娘在家中受尽兄嫂折磨,在磨坊中生下一子,送至刘知远处乳养。十五年后因儿子猎兔见母,方得全家团圆。剧中有关李三娘一线的戏,凄苦动人。曲词本色朴素,表现民间戏曲的特色。《荆钗记》写书生王十朋以荆钗作聘,娶钱玉莲为妻。十朋中状元后拒绝万俟丞相的逼婚;玉莲因富豪孙汝权及继母的迫害,投江自杀遇救,经过种种波折,夫妇终于团圆。《杀狗记》的题材与元人同名杂剧相同,它写孙华、孙荣兄弟因柳龙卿、胡子传的挑拨失和。孙华妻杨月真设计杀狗,假作死尸,用以揭露柳、胡二人的欺骗,使兄弟重归和好。这些戏都有部分符合人民愿望、反映现实的描绘,同时有不少宣扬封建道德和迷信思想的地方。艺术表现上除少数经常上演的场子外,一般比较粗糙。但《白兔记》的成就要高一些。
  在元人杂剧与宋元高戏的影响之下,元末明初还出现不少无名氏的作品,如《赵氏孤儿记》、《姜诗跃鲤记》等。它们的舞台影响都很深远,但思想倾向一般不够鲜明,艺术上也缺乏自己的特色。有些作品经过明代文人的改动,反增加了封建性的糟粕,如相传出于姚牧良之手的《岳飞破虏精忠记》就是如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