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白朴、马致远

  白朴和马致远是王实甫之外,以文采见长的作家。白朴,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谷。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卒年不详。祖籍奥州(山西河曲)。他幼年时值金国覆亡,饱经兵乱,赖诗人元好问多方扶持,并教他读书。金亡后流寓真定。真定是当时北方一个重要戏剧演出地点。在大都时,他曾和关汉卿共同参加过玉京书会,并到过汴梁、杭州等戏剧演出较盛的地方。晚年寄居南京。今存有杂剧《墙头马上》、《梧桐雨》二种。
  《墙头马上》是反映封建社会男女爱情问题的优秀作品之一。作品受白居易《新乐府·井底引银瓶》一诗的启发,正面歌颂青年男女对自由婚姻的合理要求和斗争,塑造了李千金的光辉形象。
  李千金在花园墙头看见了马上的裴少俊,就大胆的爱上了他。当她和少俊的私情被嬷嬷发现时,她理直气壮地为自己的行为辩护说:
  龙虎也招了儒士,神仙也聘与秀才,何况咱是浊骨凡胎?一个刘向题倒西岳灵祠,一个张生煮沸东洋大海,却待要宴瑶池七夕会,便银汉水两分开;委实这乌鹊桥边女,舍不得斗牛星畔客。
  ——〈牧羊关〉
  后来她和少俊私奔,在裴家后花园暗地住了七年,又被裴尚书发觉,逼迫少俊休了她,在狠毒的裴尚书和软弱的丈夫面前,她表现得更其坚强。当裴尚书骂她“败坏风俗”、“女嫁三夫”时,她一句句顶回去。后来少俊得了官,求她重作夫妇,她还不肯答应。李千金较之其他爱情剧里出身大家的闺秀,具有更强烈的斗争精神。不过她在裴尚书面前一再申辩自己并非出自倡优之家,依然流露了作家的封建门弟观念。
  《梧桐雨》写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杂剧前三折写李隆基自以为太平无事,宠幸杨贵妃,朝歌暮宴,无有虚日,导致“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掌羽衣曲”的安史之乱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的马嵬兵变,是通过舞台艺术形象表现封建王朝盛极而衰的历史过程的。第四折根据《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写安史叛乱平定后,李隆基从西蜀回京,退居西宫,梦见杨贵妃在长生殿设宴,请他赴席,梨园子弟正准备演出,被窗外一阵阵梧桐上的雨声惊醒。他说:“当初妃子舞翠盘时在此树下,寡人与妃子盟誓时亦对此树,今日梦境相寻,又被他惊醒了。”接唱〈滚绣球〉曲:
  长生殿那一宵,转回廊说誓约,不合对梧桐并肩斜靠,尽言词絮絮叨叨。沉香亭那一朝,按霓裳舞六么,红牙箸击成腔调,乱宫商闹闹吵吵。是兀那当时欢会栽排下,今日凄凉厮凑着。暗地量度。
  当时的欢会带来今日的凄凉,这是白朴从李隆基一生历史中总结出的主题思想,同时带有金亡国的时代特征。然而作者不可能从封建王朝的阶级本质指出它盛极必衰、乐极生悲的必然性,更不可能为这些亡国帝王找到一条摆脱败亡的道路,结果就只能以半是诅咒半是哀挽的大段悲歌结束全剧。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人。他少年时追求功名,未能得志。曾参加元贞书会,与李时中、红字李二、花李郎等合写《黄粱梦》杂剧。明初贾仲明为他写的《凌波仙》吊词,说他是“万花丛里马神仙”。元人称道士做神仙,他实际是当时在北方流行的全真教的信徒。《录鬼簿》说他曾“任江浙行省务官”。晚年退隐田园,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间友”的生活。他的逃避现实的厌世的态度大大影响了他的创作成就。作品除散曲外,今存杂剧《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等七种。
  《汉宫秋》是元人杂剧中优秀作品之一。据《汉书·匈奴传》、《后汉书·南匈奴传》载:汉元帝竟宁年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请求和亲,昭君自愿出塞,以增强汉、匈民族团结。马致远写《汉宫秋》,把故事改为汉元帝时国势衰弱,奸臣毛延寿因求贿不遂,丑化王昭君的画像,事发叛国,勾引匈奴兵犯境,满朝文武束手无策,昭君被迫出塞和番,行至汉匈交界的黑江,投江自杀。它暗示读者,一个招权纳贿的权奸,一旦罪恶败露,就有可能叛国投敌;而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志士,在面临国家民族的危难时,应挺身而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以捍卫国家民族的尊严。从这个思想内容来看,《汉宫秋》杂剧的产生和流传,是元灭金、灭宋的历史转折时期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与民族矛盾在戏曲舞台上的集中反映,表现了爱国主义的思想倾向。第四折写汉元帝在秋夜雁声中对昭君的思念,也渗入了作者对民族矛盾中许多人家破人亡的感慨。决定于作者的历史和阶级局限,他不可能理解历史上王昭君出塞和亲的积极意义,对汉元帝过于同情和美化,感伤情调也较浓。
  《汉宫秋》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第三折通过深秋的萧瑟和深宫的冷落衬托离情别绪。第四折借长空孤雁的悲鸣,抒发元帝对王嫱(昭君)的怀念,都写得很动人。如第三折里元帝送别昭君后唱的曲词:
  说什么大王不当恋王嫱,兀良!怎禁他临去也回头望。那堪这散风雪旌节影悠扬,动关山鼓角声悲壮。
  ——〈七弟兄〉
  呀!俺向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
(注:《元曲选》作“色早迎霜”,此处据《雍熙乐府》改。“迎霜兔”为元人常用语,睢景臣《离祖还乡》:“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将;泣寒将,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梅花酒〉
  呀,不思量除是铁心肠,铁心肠也愁泪滴千行。美人图今夜挂昭阳,我那里供养,便是我高烧银烛照红妆。
  ——〈收江南〉
  这里的一景一物都深深染上了悲凉的色彩,缠绵往复地写出了元帝内心的忧伤。
  《青衫泪》依白居易《琵琶行》敷衍而成,写白居易与裴兴奴的爱情故事。《荐福碑》写书生张镐的不幸遭遇。诅咒了社会上“这壁拦住贤路,那壁又挡住仕途”,但充满了宿命论观点。《陈抟高卧》则歌颂了逃避现实的隐士。他的《黄粱梦》、《岳阳楼》、《任风子》等三种写道家度人出世的剧本,更极力宣扬道教的教义,代表杂剧创作中的一种消极倾向。由于作家同时是撰写散曲的高手,剧中有些曲子写得很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