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结

  宋代的散文、诗、词,继承唐五代的成就,继续有所发展。话本、戏曲、说唱文学更为元明以来小说、戏曲的繁荣准备了条件。
  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是以复古为号召的文学革新运动。古文方面,在欧阳修、王安石和苏氏父子的大力倡导之下,继承了韩愈、柳宗元等的成就,进一步摆脱汉魏以来辞赋家的习气,一直影响到明清的许多古文家。明代的唐顺之、归有光等,清代的方苞、姚鼐等,标榜唐宋古文,实际上受宋欧、曾诸家的影响更大。诗歌方面,王禹称是最早继承了杜甫、白居易的现实主义传统的诗人。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等继起,创作了不少富有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诗篇,进一步把宋诗引向现实主义的道路。后来的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或反映人民疾苦,或抒发个人感慨,或表现爱国热情,或吟咏田园山水,从不同方面丰富了宋诗的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使从晚唐五代以来日见黯淡的诗坛,再一次放射出新异的光辉。两宋诗人继承唐人反对齐梁、力求创新的精神,更自由恣肆地驰骋他们的笔力和才情,值得我们借鉴;但是他们过于在用事造语上作意好奇,未能深入人民生活,汲取丰富的创作源泉,也为后人留下了历史的教训。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以及步趋贾岛、姚合的四灵诗,更明显表现了这种脱离现实的倾向。
  金末元好问的诗深刻反映金亡前后北方人民所遭受的苦难,成为金国最杰出的诗人。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和其他爱国诗人的作品更成为鼓舞人民热爱祖国、反抗侵略的精神力量。每当民族危机深重的时期,他们的诗歌就特别赢得人们的爱好。
  宋词的思想内容不及宋诗丰富,艺术上却表现了更多的创造性,对后来词家的影响也比唐五代词大。北宋初期词家如晏殊、欧阳修,主要还是沿南唐词人的道路发展,写的多半是个人的离愁别绪。同时的柳永开始大量写慢词,表现比较浓厚的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对后来的通俗文学的影响比较显著。到苏轼才把向来局限于写儿女柔情的曲子词改变为可以多方面表情达意的新诗体,创立了豪放词派。南宋辛弃疾继承了苏词的革新精神和豪迈气概,用词来表现他的爱国热情,并在他的创作影响之下形成了南宋爱国词派,把宋词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成就都提到了空前的高度。然而词从晚唐五代以来一直带有比较浓厚的脂粉气味和感伤情调。这种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还有所发展,这就是适应北宋没落王朝大晟府的设置而出现的周邦彦等大晟词人,以及南宋中叶以后为这偏安小朝廷点缀升平的姜夔、吴文英等格律词派的形成。他们的影响远及清初的浙西词派和清末民初的封建遗老。从艺术表现看,北宋前期多即景抒情,情辞相称,即间有铺叙,也层次分明,气局浑成。到了后期,显然出现两种不同倾向。一种是走清超豪迈一路,往往信笔挥洒,直写胸臆,即偶有比兴,也辞意显豁。一种是走典雅工丽一路,一般是雕章琢句,音律谐协,还讲求左右盘旋,回环吞吐,好象有什么深衷密意,欲言难言,实际不过个人名场或情场上的失意。南渡以后,前者由清超豪迈转到悲愤激昂,有时还通过奇情幻想表现作者热爱祖国的深心;其末流不免于粗犷叫嚣,架空高论。后者更选调研辞,摹声揣色,以消遣闲情,粉饰现实。但也有个别作者运用这种手法,迂回曲折地表现他对现实的观感,王沂孙在宋亡以后写的咏物词就是如此。
  随着创作的繁荣,文学的理论批评也有所发展。宋人诗论文论,散见各重要作家诗文中的,如梅尧臣之论情景,苏轼之论辞达,陆游之论“躬行”,都是他们长期创作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对我们今天还有启发。专门著作如严羽《沧浪诗话》,虽偏于风格、体制的探讨,仍往往有独到之见,其影响下及明代前后七子的诗创作和清王士祯的诗论。诗话这种文学评论的形式,元明以来继作尤多,而且在词、曲、骈文、小说等领域也出现它的支流别派。
  宋代出现的各种话本及讲唱文学,它们面对广泛的中下层人民,运用通俗的语言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直接反映了都市生活和市民的思想感情。从《碾玉观音》、《错斩崔宁》等话本小说及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看,作者运用白话这种新的文学语言,塑造小商人、手工业工人等新的人物形象,表达他们争取婚姻自由、反对封建压迫的斗争,已达到相当成熟的阶段,对后世戏曲、小说有深远的影响。此外,金院本和宋南戏也在体制和题材等方面为元杂剧、明传奇的产生准备了条件。这些新的文学现象的出现,不但使宋代文学呈现出一种新面目,并且使中国文学开始向小说、戏曲的繁荣阶段过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