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元好问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山西忻县)人。父亲元德明以诗知名,老师郝天挺又是著名的学者,所以他在少年时代就受到较好的文化教养。二十七岁时,蒙古军南下,他从家乡流亡到河南。三十二岁中进士,做过南阳及内乡的县令。蒙古灭金前后,他和北方人民共同遭受到空前的灾难,激起了强烈的爱国思想。金亡不仕,回故乡从事著述,编纂了《中州集》和《壬辰杂编》等书,为后来修金史者提供了许多可靠材料,也保存子金代许多作家的作品。元好问的诗歌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传统,反映了金元之际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痛苦生活,不仅在当时负有声誉,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杰出的诗人。
  金亡前后,元好问写了不少直接反映现实的诗篇。宋理宗绍定五年(1232),蒙古军攻陷洛阳,次年,包围汴京,元好问身困重围,目击时艰,因而沉痛悲歌:“高原水出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汴京陷落后,他被蒙古军驱遣至聊城,沿途见闻更使诗人悲愤填膺,写出了更其激动人心的诗篇。
  道旁僵卧满累囚,过去旃车似水流。红粉哭随回鹘马,为谁一步一回头。
  白骨纵横似乱麻,几年桑梓变龙沙。只知河朔生灵尽,破屋疏烟却数家。
  ——《癸巳五月三日北渡》其一、其三
  山无洞穴水无船,单骑驱人动数千。直使今年留得在,更教何处过明年。
  太平婚嫁不离乡,楚楚儿郎小小娘。三百年来涵养出,却将沙漠换牛羊。
  ——《续小娘歌》其三、其八
  金亡后,他感叹“家亡国破此身留”(《送仲希兼简大方》)的痛苦,并以沉重的心情写了《雁门道中书所见》等诗为人民呼吁。
  金城留旬浃,兀兀醉歌舞。出门览民风,惨惨愁肺腑。去年夏秋旱,七月黍穗吐。一昔营幕来,天明但平土。调度急星火,逋负追捶楚。网罗方高悬,乐国果何所?食禾有百腾,择肉非一虎。呼天天不闻,感讽复何补?单衣者谁子,贩籴就南府。倾身营一饱,岂乐远服贾。盘盘雁门道,雪涧深以阻。半岭逢驱车,人牛亦何苦!
  ——《雁门道中书所见》
  这是一篇沉痛的控诉,它反映了北方中国人民对蒙古统治者的愤懑情绪。
  此外,他的述怀、咏物等诗也多悲愤之作,甚至指出豪门甲第是建立在人民的白骨上面的,如《十二月六日》二首之一。
  伥鬼跳梁久,群雄结构牢。天机不可料,世网若为逃?白骨丁男尽,黄金甲第高。阊门隔九虎,休续楚臣骚。
  他曾勉励穷困中的友人说:“自古饥肠出奇策。”(《李长源归关中》)他的咏剑诗说:“世上元无倚天手,匣中谁解不平鸣?割城恨不逢相如,佐酒恨不逢朱虚。”(《蛟龙引》)由于经历过战争的磨炼,他在描写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人民的反抗斗争时,都十分悲壮。他写赤壁之战是:“孙郎矫矫人中龙,顾盼叱咤生云风,疾雷破山出大火,旗帜北卷天为红。”(《赤壁图》)他写北汉时太原人民的守城战是:“君不见系舟山头龙角秃,白塔一摧城覆没。薛王出降民不降,屋瓦乱飞如箭镞。”(《过晋阳故城书事》)前人说他的“歌谣跌宕,挟幽并之气”(郝经《遗山先生墓铭》),又说他“赋到沧桑句便工”(赵翼《题遗山诗》),是符合他诗歌这一方面的特点的。
  晚年他隐居故乡,仍不时发出怀念故国的感叹,如“十年几度山河改,空指遗台是赵家”,“川原落落曙光开,四顾河山亦壮哉”(《过邯郸四绝》)等句。但他这时的诗歌已出现更多的题画、应酬之作,并经常流露叹老嗟穷的思想,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均不及金亡前后的作品。
  他的不少写景诗,构思奇特,气势开扩,而描绘生动。如写台山的云雾:“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台山杂咏》)又如描写黄华山水帘:“湍声汹汹转绝壑,雪气凛凛随阴风。悬流千丈忽当眼,芥蒂一洗平生胸。雷公怒击散飞雹,日脚倒射垂长虹。骊珠百斛供一泻,海藏翻倒愁龙公。”(《游黄华山》)读了使人宛如身临其境。
  金人诗文的成就远不及南宋诸家,元好问却是例外。这首先因为他生在金元交替之际,和人民共同受过灾难,感受深切;同时也是他在创作实践中善于继承前人成就的结果。他继承了自建安至李白、杜甫等诗人的优良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诗歌以七古、七律的成就为最高,七律尤见工力,显然受杜甫影响。他的诗歌不仅内容丰富,气势豪迈,而且都经过精心的锤炼,但又不见雕琢痕迹,正如郝经所说“巧缛而不见斧凿,新丽而绝去浮靡”(《遗山先生墓铭》),在艺术表现上成就也较高。
  他的《论诗绝句三十首》,受杜甫《戏为六绝句》的启发,对建安以来的诗歌作了较系统的论述,表明了他的文学主张。他论诗喜爱淳朴自然,反对雕琢华绝。因此他说陶渊明“一语天然万古新”,而不满沈、宋的追步齐梁。他认为好的诗歌应该是清新豪放,能够表达诗人悲壮的情怀与远大的抱负,所以他激赏《敕勒歌》中所表现的“中州万古英雄气”,李白的“笔底银河落九天”,韩愈的“江山万古潮阳笔”,而不满孟郊的穷愁苦吟。推崇曹氏父子及刘琨等人,而看不起温、李新声的柔靡。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尔何?
  正因为这样,他称道陈子昂扫荡齐梁诗风的功绩,以为“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而不满西昆体及江西诗派,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对苏轼、黄庭坚的作意好奇,百态争新,也有所讥讽。他以为杜甫的“画图临出秦川景”,是由于“眼处心生句自神”,即广阔的视野激发了诗人的创作,而陈师道的闭门觅句,却是“可怜无补费精神”。元好问这些意见是针对文坛时弊而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他这种以诗论诗的形式对后代影响也很大,清代王士祯就有《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六首》。
  元好问的词取法苏、辛,大都是针对国家多难、人民不幸来抒发其悲壮胸怀,在金词中成就最高。如〈木兰花慢〉《游三台》:
  拥召召双阙,龙虎气郁峥嵘。想暮雨珠帘,秋香桂树,指顾台城。台城为谁西望?但哀弦凄断似平生。只道江山如画,争教天地无情。风云奔走十年兵,惨淡入经营。问对酒当歌,曹侯墓上,何用虚名?青青故都乔木,怅西陵遗恨几时平。安得参军健笔,为君重赋芜城?
  吊古伤时,声情激壮。他如〈水龙吟〉、〈水调歌头〉等阕也都是同样的基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