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姜夔及其他词人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他早岁孤贫,往来长江中下游及江淮之间,视野比较广阔,生活比较艰苦。金人几度南侵在江淮间留下的残破景象曾引起他的“黍离之悲”,写出较有现实内容的〈扬州慢〉词,还在〈满江红〉词里托古讽今,发出“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的感慨。但中年以后,他长住在杭州,除晚年曾一度到过处州、温州外,踪迹不出于太湖流域。这一带在南宋中叶以后封建经济发展得较好,他所经常来往并依靠他们生活的范成大、张鉴二家又都有园林之胜、声伎之娱(注:这时范成大已告老,退居苏州的石湖。)。“谁能辛苦运河里,夜与商人争往还”(《送范讷往合肥》),这样,他对江湖游士的生活逐渐厌倦,而豪门清客的色彩却越来越浓厚了。他在范成大的玉雪坡赏雪观梅,“授简征新声”(见〈暗香〉词题),在张兹的玉照堂“欢饮浩歌,穷昼夜忘去”(见戴表元《剡源文集·牡丹宴席诗序》)。在这种生活环境里,他的词不可能有新鲜的、充实的内容,而只能研辞练句,选色揣声,继承周邦彦的道路发展。他在文艺上有多方面的才能而屡试不第,对现实怀有一定程度的不满。他交游的范成大、杨万里、张兹等在文艺上都有一定的成就。比之那些依附权门的词客,象后来史达祖、廖莹中之流,他还算是有所不为的。
  姜夔的《白石词》绝大多数是纪游与咏物之作。在这些作品里偶然也流露他对于时事的感慨,但更多的是慨叹他身世的飘零和情场的失意。他的词所以会对全人产生那么大的影响主要也是这方面的思想内容起作用。下面这首自制曲〈长亭怨慢〉是在这方面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这词前片写闺人的目送遥帆,并借无情柳树的青青反衬离人心情的凄黯。后片写行人的舟中回望,并以柳丝千缕的难剪暗喻离愁的难断。情感比较真挚,艺术上也有特色。他集中自制曲较多,大都先成文词而后制谱,和向来的按谱填词不同,因此句度长短可以舒卷自如,较少受音韵的限制。
  姜词的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构成一种清幽的意境来寄托他落寞的心情。如《玲珑四犯》用“叠鼓夜寒,垂灯春浅”,“酒醒明月下,梦逐潮声去”等景物,烘托出“天涯羁旅”的况味。《扬州慢》用“废池乔木”、“清角吹寒”、“波心冷月”、“桥边红药”等荒凉景象,抒发对乱后扬州的今昔之感。还有《一萼红》、《凄凉犯》、《湘月》、《翠楼吟》等,意境都十分幽寂凄清。这对后世许多名场失意、流落江湖的文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其次是通过暗喻、联想等手法赋予他所吟咏的事物以种种动人的情态,把咏物和抒情结合得较好。如写蟋蟀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齐天乐〉);写梅花的“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疏影〉);写荷花的“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念奴娇〉);都表现了这个特点。最后是在语言上多用单行散句,声律上间用拗句拗调,适当纠正向来婉约派词人平熟软媚的作风,给读者一种清新挺拔的感觉,这特别表现在他的自制曲上。姜词这些艺术成就是适当吸收晚唐诗人与江西诗人的手法,有批判地继承婉约派词人成就的结果,对后来词家的影响也大大超过了二晏秦周诸家。
  姜夔的诗初学黄庭坚,后转向晚唐陆龟蒙。《昔游》诗写他早年的江湖经历,如“洞庭八百里,玉盘盛水银;长虹忽照影,大哉五色轮”,“我乘五板船,将入沌河口,大江风浪起,夜黑不见手。同行子周子,渠胆大如斗;长竿插芦席,船作野马走”等片段,较有气魄。《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姑苏怀古》、《湖上寓居杂咏》等绝句,感慨较深而饶有韵味,在当时江湖诗人中是矫矫不群的。但由于艺术上缺乏独创性,影响反不如他的词大。
  南宋后期继承周邦彦的道路、同时受姜夔影响的词人还不少。有的象史达祖、高观国,结社分题咏物,拿词作文字游戏来消遣无聊的岁月。比之姜夔,他们的咏物词内容更单薄,用意更尖巧,语言更雕琢。有些词如不看题目,很难猜到它制的是什么谜。有的象杨泽民、陈允平,按照周邦彦词的阴阳四声和韵脚,一字一句地来死填死和。有的更为这没落王朝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当忽必烈因蒙古宪宗蒙哥病死、为争夺皇位暂时从襄樊退兵时,贾似道竟伪造胜利消息,班师回杭州。他的门客廖莹中赋〈木兰花慢〉词说:“记江上秋风,鲸嫠涨雪,雁徼迷烟。”吴文英赋〈宴清都〉词说:“秋江转、万里云樯蔽昼,正虎落马静人嘶,连营夜沉刁斗。”就是说敌军完全被打垮了,宋军可以高枕无忧了。每当封建王朝没落时,它的腐朽本质也总会从文坛上得到反映。宋代流行词调,在这些词人的作品里就表现得更集中。《乐府指迷》引吴文英的词论说:“盖音律欲其协,不协则成长短句之诗;下字欲其雅,不雅则近乎缠令之体;用字不可太露,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发意不可太高,高则狂怪而失柔婉之意。”更从理论上概括了他们共同的创作倾向。他们在艺术上的成就互有高下,偶然也写出一二首稍有内容的作品;但总的看来,是沿着婉约派词人脱离现实的倾向越走越远,把宋词引向了僵化的道路。
  到了南宋覆亡之后,王沂孙、张炎、周密等词人又结社唱和。如王沂孙以“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齐天乐〉《咏蝉》)的秋蝉,“前度题红杳杳,溯宫沟暗流空绕”(〈水龙吟〉《落叶》)的落叶,寄托遗民身世的凄凉;张炎以“漫倚新妆,不入洛阳花谱”(〈绮罗香〉《红叶》)的红叶,暗伤他在新朝的不得意。他们偶然也在词里流露一线光明的希望,如王沂孙的〈眉妩〉《新月》词“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以一钩新月的终将团圆,寄托他对故国的希望。然而这些在生活上远离广大人民、习惯于拿词作无聊消遣的没落士大夫,比之南宋初期的爱国词人,他们的声音是多么微弱啊!
  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会稽(浙江绍兴县)人,有《碧山乐府》。周密,字公谨,号草窗,祖籍济南,流寓浙江吴兴,有《频洲渔笛谱》。张炎,字叔夏,号玉田,是南宋初年大将张俊的子孙。他的《山中白云》词主要是表现一个末路王孙、落魄文人的生活感受,内容与王、周二家相近。他的论词著作《词源》推尊姜夔的清空而不满吴文英的质实,对宋末词坛过分追求浓丽绵密而流于晦涩的作风起一些补偏救弊的作用。他的词多直写身世之感,语言也比较清畅,对清初浙西派词人有显著影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