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史记》是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传记文学名著。它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
  尽管封建统治阶级把司马迁看成是离经叛道的人物,把《史记》看成是“谤书”,但他们都不能阻止《史记》的流传,取消《史记》的影响。尽管班固从封建统治者的立场出发对司马迁有不少贬词,但他也不能不承认司马迁有“良史之才”,即“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的叙事才能,不能不赞美“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班氏以下的史学家和散文家对司马迁几乎无不推崇备至,力图做到象司马迁那样“不待论断而序事之中即见其指”(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六)。《史记》中所歌颂的许多英雄人物,如项羽、信陵君、侯嬴、鲁仲连、蔺相如等对后代人民特别是封建文士精神上也有影响。他们仰慕历史上这些英雄人物,并受到鼓舞和激励,如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诗歌中不止一次地把古代的侠义之士引为自己的同调,并希望自己能象他们一样为国家、为人民做一番事业。
  在写作方法、文章风格等方面,自汉以来的许多作家作品都从《史记》中得到有益的启发。郑樵所说的“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无论对史学和文学来说都是合适的。从《汉书》起,所谓“正史”,在体裁形式上都是承袭《史记》的影响。在文学创作方面如唐以后传奇文以至《聊斋志异》等小说都直接或间接受《史记》的。唐宋以来的古文家更无不熟读《史记》。号称“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十分推崇司马迁,把《史记》的文章看成为文的规范,他的《张中丞传后序》、《毛颖传》等文,很显然是学习《史记》的人物传记的。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散文的简练流畅,纡徐唱叹的特点,深得《史记》的神韵,他的《五代史伶官传序》的格调,与《史记·伯夷列传》十分相似。而当古文家们反对形式主义的繁缛或艰涩古奥的文风时,《史记》常常成为他们的一面旗帜。唐代韩愈、柳宗元,明代归有光都是这样。
  《史记》对明清以来的通俗小说和戏剧创作也有一定的影响。《史记》的人物传记有人物形象、有故事情节,简练生动,绘色绘声,千百年来在人民中间流传,为广大人民所熟悉,这都为通俗小说和戏剧创作提供很好的借鉴。特别是它的一些艺术方法,如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避免冗长静止的叙述,以及注意故事曲折动人,语言简洁生动等,无疑都为后来优秀的小说创作所吸收并加以发展。《史记》的人物传记在形成我国古典小说的传统风格中是起了巨大的作用的。至于小说或戏剧取材于《史记》的也很多,如《窃符救赵》、《楚汉春秋》、《琴心记》等,这些故事一直到今天还流传不衰,为广大人民所喜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