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知识
      散殊 《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所录诗歌多来 自民间,据说,周朝设有专门的采诗官,采集民歌,以体察民 俗风情、政治得失。《诗经》中大部分诗歌都出于此。另一部 分则为公卿、士大夫向周天子所现之诗,歌功颂德、粉饰太 平。其中,部分诗歌曾有人考证其作者,有臆断者,有有理有 据者,不过不很重要。至于《诗经》编撰者,有以为周公者, 现在看来无法成立。另有孔子删诗的说法,也没有说服力。 《诗经》所录诗歌时间跨度长,从西周初年直至春秋中叶,涵 盖地域广泛,黄河以北直至江汉流域的都有。汉时,先有鲁、 齐、韩三家时,立于学官,后有《毛诗》。《毛诗》盛行后, 齐、鲁韩三家诗先后亡佚。历代解《诗经》者颇多,较好的有 宋朱熹《诗集传》、清王夫之《诗经俾疏》、马瑞辰《毛诗传 笺通释》、王先慊《诗三家义集疏》等。 《诗经》存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 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 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雅》分《大雅》、《小 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小雅》中也 有部分民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 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孔 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孩子读《诗 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 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 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后来,《诗经》 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包括《诗》、《书》、《 礼》、《乐》、《易》、《春秋》)及《五经》(无《乐》) 之一。

    陈强

    返回